由中國藏學研究中心,、北京地平線文化傳播公司聯(lián)合制作的5集電視紀錄片《西藏一年》,,在央視于今年7月下旬登陸之前,,已于2008年在英國廣播公司(BBC)播出過3次,創(chuàng)造了收視佳績,,之后又在美,、加、法,、德,、西班牙等4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熱映,并打動了西方觀眾,。(見2009年8月7日《世界新聞報》)《西藏一年》的拍攝成功說明:我們不僅需要向西方宣傳我國對西藏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更需要讓西方了解一個真實的西藏。
《西藏一年》所以會受到西方觀眾的歡迎,,關鍵在于編導者是站在人類學角度觀察西藏,。擔任該片總監(jiān)制的中國藏學研究中心副總干事格勒本身就是一位人類學者。他告訴記者,,這部片子是采取西方獨立制片模式制作的,,拍攝采用了人類學田野調查的方法,即調查者融入到被調查者當中,,拍攝也沒有任何腳本,,完全是跟著攝像機的鏡頭在走。倫敦大學教授維特斯對影片完整地看了兩遍,,他說“我喜歡這部紀錄片的最主要原因是,,它從人文關懷的角度切入,讓我了解到西藏尚不發(fā)達但充滿魅力的古鎮(zhèn)生活,?!边@大概是西方觀眾喜愛這部影片一個重要原因。
《西藏一年》所以會受到西方觀眾的歡迎,,也在于它反映了西藏人民原汁原味的生活,。該片在2006年立項,,攝制組成員及專家于同年夏季趕赴西藏古鎮(zhèn)江孜拍攝。經過長達一年深入生活,,攝制組記錄下了8個普通西藏人一年四季的生活原貌,,其中夾雜著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先進與落后的沖突,。例如,,影片中一個西藏婦女馬上要生孩子了,但她卻不愿意接受城里醫(yī)生的建議,,而是更相信民間法師,。家住西倫敦的喬維爾女士觀看這部紀錄片后說,要真實地了解西藏,,還是要長時間深入到當?shù)厝说纳钪?,《西藏一年》帶給我的就是這樣的體會。
《西藏一年》所以會受到西方觀眾的歡迎,,還在于它不帶有明顯的政治色彩,。這部紀錄片沒有預設立場,擺脫了民族,、宗教等問題上的困擾,,集中展示了現(xiàn)代西藏社會形形色色的沖突,展示了西藏在發(fā)展進步中的不足,。這是因為,藏族作為人類的組成部分,,具有人類的共性,,但作為少數(shù)民族也有自己的文化傳統(tǒng)和生活習俗。因此,,在發(fā)展的過程中,,西藏有與現(xiàn)代社會相適應的部分,也有不相適應的部分,。格勒說:“西藏的發(fā)展是不可阻擋的趨勢,,落后不是當代西藏的全貌,將西藏定性為原始封閉的‘香格里拉’,,只是西方社會的一廂情愿”,。這正是這部紀錄片通過打動人心的故事,希望達到的效果,。
堅持“雙百方針”和“三貼近”的原則,,創(chuàng)作更多反映人民主體地位和現(xiàn)實生活、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優(yōu)秀精神文化產品,,是增強文化發(fā)展活力必由之路,。5集紀錄片《西藏一年》之所以既受到國內外觀眾的歡迎,,根本原因就在于此。我們的文化工作者,,應該從這部影片的創(chuàng)中受到啟發(fā),。(侯文學)
(責編:李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