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就“校長論文抄襲”事件,,當事人武漢理工大學校長周祖德竟然表示“完全不知情”,。這一事件早在2008年底便被披露,但這并沒有影響周祖德進入中科院院士增選候選人行列,,其博士生也沒有被立即取締獲得學位的資格,。類似的還有遼寧大學副校長陸杰榮抄襲事件,當事人最后只是道歉了事,。(《人民日報》)
陸陸續(xù)續(xù)的學術論文“抄襲門”讓人措手不及,,泛濫成災的“學術不端”也讓國內學術界在人們內心的地位大打折扣。教育部部長周濟曾在加強高等學校學風建設座談會上提出要對學術不端行為“下猛藥”,,還要將學術道德教育納入高校課程,。并坦言對學術不端行為要像體育界反興奮劑一樣,像對待假冒偽劣產品一樣‘零容忍’,,實行‘一票否決’,;無論涉及什么人、什么事,,都要態(tài)度堅決,、一查到底,,做到不護短、不姑息,、不手軟,。但實際上,涉及“抄襲案”的“牛人”被未殺一儆百,,以儆效尤,。
論文抄襲“零容忍”,即是一旦發(fā)現學術不端行為,,立馬嚴肅處理,,給予處分,并在學風監(jiān)督機構的監(jiān)督下,,嚴厲打擊抄襲者,。運行監(jiān)督機制,完善學術論文的最嚴格的撰寫規(guī)定,,原創(chuàng)完成,,引用參考注明來源。一系列的規(guī)定后面的邏輯甚是繁雜,,但國內學術界的所謂“專家教授”到最后,,還是盜竊“別人的東西”,“占為己有”是一種罪過,。不僅僅是著作權的法律制約,,個人的素養(yǎng)和道德也是一道門檻,畢竟,,那是一種變相“偷盜”,,抄襲者的賊性一覽無遺。教育部門對此的態(tài)度是嚴厲,,但真正的落實程度極為差勁,,難以給大眾一個完好的交代。
相比國外,,國內急功近利的學術風氣,、學術道德的淪落、數量化的科研評價機制,,實在是“慘不忍睹”,。短時間內,國內的抄襲案接二連三,,懲戒力不夠很大程度上“縱容”了作案者,。西方學術界的學術研究態(tài)度嚴謹,懲罰措施極度嚴厲。唯一結局是解雇或辭職,,而且和各大基金會也將“緣盡”,。面對“高風險”的懲戒制度,西方學術清明度更加透明,,也為西方學術科技的進步和發(fā)展起到重要的催化作用,。我國的“零容忍”很大程度卻只是表面性的譴責或者記過,但似乎從未有過解雇或辭職現象,,“風平浪靜”時,,作案者又“東山再起”,就像什么事情也沒發(fā)生過,。相應而然,,其他學術作弊者,也就肆無忌憚的出現在我們的眼簾,。
論文抄襲“零容忍”到底忽悠了誰,?忽悠了全體民眾、忽悠了學術界,,更是忽悠了整個華夏文明的優(yōu)秀傳承,。按邏輯,論文抄襲者應該受到“零容忍”的懲罰遠遠不僅僅是小小的記過或者批評,,嚴重的影響華夏民族的文化復興和繁榮,,也就不利于文化和諧度的提高。零容忍,,高腐敗的學術論文抄襲,,背后的邏輯更是讓人心寒,教授校長以及其他抄襲者或是利用權錢交易或是有“靠山”,,很快就可以重新登場學術界。
學術界需要的是真正的權威,,真假之間,,只有真水平方顯學者風范,而不是“假借”外人學識,,招搖撞騙,。真正杜絕活減少此類事故的發(fā)生,學者個人的自制素養(yǎng),、輿論大眾的參與監(jiān)督以及國家的相關政策規(guī)定的“三槍齊下”,,方能還學術界以“清白”。(曾金)
(責編:劉寶琴)
- 2009-08-05杜絕抄襲亟需學術問責制
- 2009-08-07學術剽竊有個小名叫做“被署名”
- 2009-08-07“學術掛名”是丑陋的潛規(guī)則
- 2009-08-07學術自治不是關起門來自娛自樂
- 2009-08-06“學術掛名”需厘清兩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