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擁堵是當下中國各大城市的通病,,基于擁堵費在技術想象上的誘惑,也是治堵最偷懶的辦法,,許多城市提起過征收此費的議程,。不過由于輿論的巨大爭議,,大都只停留于討論層次,然而廣州準備動真格了,。7月31日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新聞縱橫》報道,,日前《廣州市城市交通改善實施方案》歷時三年規(guī)劃,終獲全國專家評審通過,。廣州市市政部門透露,,一旦方案被廣州市政府批準,廣州將成為全國第一個收取道路擁堵費的城市,。
對“收取道路擁堵費”,,專家是從什么角度評審的?從相關專家接受媒體采訪的表態(tài)看,,專家評審可能主要是從技術操作和專業(yè)角度進行的,,收費可不可以操作,,在技術上怎么操作,收費對緩解交通有多大的作用等,。如果評審僅僅停留于這個層面,,就過于狹窄并很不正當了,。道路擁堵費最關鍵的問題,并不在技術操作上,,而在收費的正當性和必須性上,,因此,專家不能跟著政府預設的收費邏輯走,。
道路擁堵費的征收,,在技術上沒多大障礙,早有國家選擇了這種手段緩解道路擁堵,?!笆召M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擁擠”,這是最簡單的經濟學常識,,用不著專家費神評審,。收擁堵費的關鍵不在于其可行和合理,而在于其是否正當,。治堵有許多更好的捷徑,,比如可以直接限制廠家生產汽車,限制人們購買汽車,,那不更能使治堵立竿見影嗎,?為什么不能這樣做呢,因為這雖符合經濟邏輯但在法律上是不正當的,,侵犯了公民的自由權利和企業(yè)的正當權益,。
收費有同樣的正當性問題,。政府在公共品上向公民收費,并非天經地義不證自明,,而需要提供充分的證明,。為什么?因為公民已經向政府納稅了,,每個月都從合法收入中讓渡出一部分交給政府,,就是為了向其“購買”國防、交通,、環(huán)保,、教育等市場和個人無力自給的公共產品。為了享受寬闊的公路和便捷的交通,,車主更是支付了從購置稅到燃油稅的很多稅費,,既然如此,政府就有責任向其提供免費的公共品,,免費應成為一種常態(tài),。
政府如果要以收費作為解決問題的途徑,那就要證明已經窮盡了應當履責并力所能及的種種努力,,比如道路已經擴建得足夠寬了,,公共交通已經足夠發(fā)達了,城市交通規(guī)劃已經足夠合理了,,路權分配已經足夠公正了,。只有這些方面都窮盡了努力,收費才有了正當性,?;谑召M是向公民重復征稅,所以,,這只能是改善城市擁擠最后的手段,。
擁堵費雖然在邏輯上很符合人們對治堵的想象,但為什么國際上許多更堵的城市,,沒有選擇這種治堵手段呢,?關鍵在于正當性說服不了民眾,通過不了議會審查,,所以政府只能盡可能把發(fā)展公共交通作為緩堵之法,,紐約、東京就是如此,。事實上,,公眾并非逢收費必反,當一種收費真正必要時,公眾不會沒有公益意識,,畢竟,,誰也不愿意整天堵在路上。因此,,正當性才是專家評審的核心所在,,收取擁堵費需慎之又慎。
而今,,只看到專家順著政府的收費邏輯,,從技術為其論證,這樣的“論證式”評審,,只會養(yǎng)成政府“以收費解決問題”的懶政惡習,。另外必須強調的是,道路擁堵費主要不是一種專業(yè)問題,,而是一個涉及許多人切身利益的公共問題,,所以,最關鍵的不是專家的專業(yè)評審,,而是公眾的民主決策,。(新京報)
(責編:李艷)
![]() ![]() |
- 2009-07-31收取“道路擁擠費”是個餿主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