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些高校,,思想政治課遭受冷遇已不鮮見,。我想,,這不是由于大學生不關心國家,,不關心政治,,而是他們缺少感受甚或缺少某種感動,。
最近,,有一則新聞引起了我的注意,。“百名青年編輯記者延安行”剛剛結束,,那些參與活動的記者在發(fā)回的報道中都不約而同地反復提到“震撼”,、“感動”等字眼,深感這次活動是他們的一次“尋根之旅,、心靈之旅”,。
我相信他們的感受。因為我也曾有同樣的體會,。在宣化店周總理與美蔣代表談判遺址,,有一張照片我至今難忘。那是周總理趟水過河行至彼岸,,轉身看著河水微笑的照片,。1946年5月的一天,山洪暴發(fā),,沖斷了公路上的橋梁,,國共及美方代表被阻途中。焦急時分,,附近群眾紛紛涌來相助,。當國民黨及美方人員被農民背過河后,周總理卻脫掉長褲,,自己走向河邊,。鄉(xiāng)親們急忙跑過來爭著要背他,但都被他拒絕了,。他說:“鄉(xiāng)親們,,你們?yōu)榱藸幦『推剑o了我們很大的支持,,我很感謝你們,。跋山涉水是我們共產黨人的本領,。今天我不能再麻煩你們了?!闭f著便走進河中,。
我還去過井岡山、上海中共一大會址,,聽過許多感人肺腑的革命故事,,也更深刻地體會到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和信仰。應該說,,除了課堂教育,,我對黨、對國家的感情主要都是建立在這些可親可感的紅色遺址之上的,。
如同編輯記者們所說的那樣,,我深深地體會到:這些紅色遺址都是我們的根。新中國從哪里走來,?一本中國近代史的書籍至多為你講解個六七成,,但總是留給人諸多遐想的空間;而一部百年中國史的紀錄影片,,為你講解得就更少了,。所以等你看完了,時常會有一種意猶未盡的感覺,。年輕人都喜歡刨根究底,,沒有根的東西是不會有吸引力的。在這個時候,,你可能想到,,如果能到實地去看一看那該多好啊,!
可是,,我們很多時候都忽略了一個事實:其實遍布各地的紅色遺址就是新中國留存的根。從上海到井岡山,、從遵義到延安,、從西柏坡到北京,在祖國的東西南北,,每一個角落都撰寫著新中國誕生的艱難征程,。在中國這個講究傳統(tǒng)與繼承的國家,一塊地就是一個家族的根,;對于黨來說,,那些曾經艱苦奮斗、披星戴月的根據地就是根。
和革命先輩相比,,當代青年沒有經歷過國破家亡,,也沒有經歷過槍林彈雨,,所以對黨,、對理想信念缺乏足夠深刻的感悟,個人的思想品質也缺少歷史的印記和錘煉,。但是,,他們尊重事實、敬佩英雄,、相信真理,。而這些遺留下來的諸多紅色文化遺產,不正是他們最好的學習之地,、探索之地嗎,?
親身的實踐激發(fā)真實的情感。近年來,,紅色旅游熱度持續(xù)攀升,,不少青年自發(fā)組織起來重走紅軍路,重吃紅軍飯,。在實踐中,,歷久彌新的文物和紀念碑仿佛給他們上了一堂生動而深刻的革命傳統(tǒng)教育課,激發(fā)出熱愛祖國,、熱愛黨的真實感情,。一種共同的感動正從歷史深處走來。
這些紅色遺址必將因為年輕生命的不斷到來而煥發(fā)出更久遠的魅力,。
我深信?。ㄔS康)
(責編:劉寶琴)
- 2009-06-03法航空難,航空安全亟須革命性實破
- 2009-06-01從《潛伏》看“革命夫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