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兜是誰,想必很多觀眾都很熟悉,,他就是那頭粉嘟嘟,、懶散散的小豬,如果算上《春田花花同學會》,,這部最新上映的《麥兜響當當》已經是這個系列的第4部電影,,嚴格說來也是“第一部”在國內上映的麥兜動畫片,。麥兜怎樣呢?如果按校長的評語和鏡頭語言來看:他不是低能,,他只是善良,。麥兜最近在做什么呢?他到了國內,,還好沒有“被就業(yè)”也沒有成為“留守兒童”而是跟著為生活奔波的母親來到武漢,,并且被母親送到武當山學了一陣子 “功夫”,完成了一段屬于自己的成長之途,。
麥兜這個形象化的“草根”角色,,首次出現于是上個世紀80年代后期,這個被謝立文和麥家碧夫婦創(chuàng)造出來角色經歷了從漫畫到電視動畫再到電影的一系列轉變,,同時也經歷了香港回歸,,兩地社會、經濟,、文化融合,,香港電影黃金發(fā)展與低潮涌動的大背景。2001年在香港電影慘淡的環(huán)境下,,《麥兜的故事》橫空出現,,它的走紅引起當時各界好評與關注,而其后《麥兜之菠蘿油王子》也順勢上映,,這兩部分動畫片的熱潮也直接推動了《春田花花同學會》在國內的上映,,不過,這部《春田花花同學會》電影則爛的有些離譜,。
顯然這是從系列片的大方向梳理,,若單從創(chuàng)作原形和塑造性格來看,謝立文更像是“麥兜”的父親,,麥家碧則趨向于麥兜的母親麥太,,雖然麥家碧一再說明自己沒有“麥太”影子,但附著于動畫形象上的精,、氣,、神卻怎么也和作者脫離不了關系。現實中的麥家碧是一個不大愛出門,,卻心懷善行的形象,,電影中的麥太被塑造成一個對生活執(zhí)著且堅持的母親,為了生活遠赴內地謀生,,她有著小富安逸之情也有奔波勞累之苦,,濃重的地域文化和本土特色在她身上一覽無疑,可以說她身上透露著香港底層人群的生活軌跡,對,,就是這樣的,。許鞍華《天水圍的日與夜》也有表現過母子情深,那種脫胎于平淡生活中的親情與鄰里間的友誼是底層生活的一個切片,,麥兜系列也是類似的底層切片,,只不過他們不是取自同一個活體組織。
作為一部喜劇片,,本片故事比前兩部要好得多,,情節(jié)跳躍有度,已經明顯可以看出故事框架,,而在喜劇方面,,本片也有繼承無厘頭影片精髓,但沒有突破性的發(fā)展,,進而創(chuàng)立自己的風格,。如果說本片有所改進,那只能說是風格趨勢上,,影片沒有挖掘“周式”無厘頭對人性丑陋的描寫,,轉而抒以悲觀溫情,從一對母子身上折射放大世間社會的人情冷暖和悲苦生活,,側重對小人物故事的寫實寫意,,寄希望于得到不同階層的關注與共鳴,這一創(chuàng)作訴求難道不是地域文化現實景況的縮影與寫照,?
相比于前作,,本片在畫面制作也頗為觀眾樂道,視覺處理上突出特色,,開篇一幕濃墨重彩的“清明上河圖”引人注目,,而其山水寫意意在用傳統的“中國風”迎合提升國產動畫質量,但其后出現的港味十足的場景又讓影片風格轉變,,這個好意的創(chuàng)作與硬性的雜糅讓我們看到香港電影景況艱難與中西融合下的躊躇,。相比《功夫熊貓》從始至終的中國風以及努力學習功夫的熊貓阿波,《麥兜響當當》難免逃脫參照之嫌疑,,不過就影片本片還是體現了香港電影包容兼收和對本土風格的發(fā)揚,,只是這樣的發(fā)揚太過拘謹讓影片出現太多碎片。影片中一如果繼往的港味在新故事里有所削弱,,內地的方言配音也沒有給人新鮮感,,反倒成了港迷的眾矢之的,癟足的配音淡化了本片的笑料和味道,。港版配音依然是前三部的御用配音,,黃秋生和吳君如,,相比而言,香港版配音則更能讓觀眾興奮一些,。
不過就其上映后的成績和口碑來說,影片還算是比較成功,,從各方的數據來看,,首周末票房3300萬,打破了《喜陽陽與灰太狼》創(chuàng)造的首周3000萬票房,,成為動畫電影新記錄,,這不能不說是國產動畫電影之福。(一等兵)
(責編:劉寶琴)
![]() ![]() |
- 2009-07-15香港與內地電影文化應取長補短
- 2009-07-24墨爾本電影節(jié)宣傳熱比亞意欲何為
- 2009-06-26國產電影里的“中國元素”去哪兒了,?
- 2009-06-01兒童電影不要老想著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