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沈陽市渾南一小的小學六年級畢業(yè)生要進行論文答辯,,答辯者不僅在臺上流利地表達自己的觀點,,還要接受尖銳的隨機提問,教育專家稱小學生的論文答辯形式重于意義。(《時代商報》2009年7月24日)
關于中國教育的話題可謂層出不窮,,總有些新聞會不由得讓人目瞪口呆。這不,,一不留神,,就被這則小學生參加論文答辯的新聞給“雷”住了。記得前幾年,,有專家呼吁取消大學生畢業(yè)論文,,稱畢業(yè)論文根本沒什么價值,不值得大學生挖空心思去完成,。更甚者,,各種關于論文抄襲的丑聞經媒體曝光后讓人大跌眼鏡,抄襲者不僅僅只有大學生,,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大學校長也紛紛效仿,。遠的如北大教授,、博士生導師王銘銘抄襲,,武漢大學法學院副院長周長城被指剽竊8萬多字,近的如遼寧大學副校長陸杰榮論文被指抄襲,、西南交大副校長黃慶博士學位論文抄襲……論文抄襲如同家常便飯,,也難怪有人呼吁要取消畢業(yè)論文,因為說到底,,論文除了讓人一番折騰外,,似乎看不到它的價值在哪里。
筆者同中國所有的大學生一樣,,也經歷過畢業(yè)論文這道“坎”,。當時大家畢業(yè)在即,所謂的畢業(yè)論文無非東拼西湊,,草率成章,,好在教師們也通情達理,知道學子們面臨最大的問題是就業(yè),,也基本上一路綠燈放行,。這樣的畢業(yè)論文,筆者實在看不出它有何意義,。聯(lián)系到遼寧沈陽的小學畢業(yè)生要進行論文答辯,,專家稱形式重于意義,實在讓人啼笑皆非,。
當然,,筆者并未認定小學生進行論文答辯毫無意義,小學生為完成論文答辯,,熟讀《紅樓夢》,、《西游記》等中國名著,對自身的文化素質顯然有一定的提高,,但專家倡導的形式重于意義,,讓學生從小學階段就熟悉論文答辯的形式,以至于為大學或更高學歷階段的論文答辯服務,,這種方式確實不可取,。倘若要鼓勵小學生多讀書,多學習中國古典文化,,可以開展諸如讀書比賽,、演講比賽等多種活動,未必要通過論文答辯來實現(xiàn),。反過來,從小學時代就開始提倡論文答辯這種機械性的行為,,勢必會給學生增加無形的負擔,,給學生幼小的心靈帶來扭曲和變形,。
假設一下,倘若專家稱小學生畢業(yè)論文答辯形式重于意義這一說法成立,,那么,,筆者倒有一個更好的建議,不妨將論文答辯從幼兒園抓起,,小朋友的心靈更純真,,更容易接受新生事物,能更好地將中國的論文答辯形式牢記于心,。這樣可行否,?恐怕不待細說,迎來的只是一陣狂風驟雨的唾罵,。(林蕭)
(責編:劉寶琴)
- 2009-06-30簡論文化的力量
- 2009-07-17連論文都抄,,除了“當官”還能干啥?
- 2009-07-16論文抄襲取消學位天經地義
- 2009-06-22何不嚴查"水貨論文"背后的"水貨系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