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時候拿出你們的產(chǎn)品來獻給黨?”日記里的這句話是吳大觀對黨熾熱胸懷的袒露,。他經(jīng)歷過新舊兩個社會,,義無反顧地選擇了中國共產(chǎn)黨,,完成了從一名國民黨上尉軍官到一位共產(chǎn)主義堅定信仰者和堅強戰(zhàn)士的徹底轉身。從追隨黨到忠于黨,,他對黨的深情與時俱進,、與日俱增。他追求崇高理想堅貞不渝,,對黨的理論堅信不疑,,履行宗旨堅定不移,改造主觀世界堅持不懈,。盡管屢經(jīng)艱難坎坷,,“雖九死其猶未悔”,對黨篤誠不變,。
“在那被洋人欺辱的日子,,我是親身經(jīng)歷過的,那是多么難受,。一個民族落后了就要受人侮辱”,。航空救國、航空報國,、航空強國,,是貫穿吳大觀一生的三部曲。親歷了日本飛機的狂轟濫炸,、洋人的羞辱歧視的吳大觀,,臥薪嘗膽、忍辱負重,,把切膚之痛化作救國志,、報國情、強國夢,。他把自己的人生與國家的前途,、民族的命運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為祖國的航空工業(yè)披肝瀝膽,、殫精竭慮,。那一本本日記字字千鈞、力透紙背,,讓我們感悟到什么叫血薦軒轅,、肝腦涂地,什么叫鞠躬盡瘁,、盡忠報國,!讓我們仿佛看到屈原、文天祥,、魏源,、林則徐,、詹天佑、王進喜正列陣走來,。
“我是把有效的時間花在為航空事業(yè)而努力求知,、出點微薄之力上”。吳大觀不是院士,,甚至沒有申報過院士,,但他是多位院士的老師;他之所以被業(yè)界人士譽為“奠基人”,、“創(chuàng)始人”,、“開拓者”、“新中國航空動力之父”,,是因為他作為新中國第一任航空工業(yè)籌備組組長,,他的名字與多項“新中國第一”聯(lián)系在一起,他率領新生的人民共和國軍工知識分子,,以只爭朝夕的緊迫感,,篳路藍縷、含辛茹苦,,親手把裝備“中國心”的第一型噴氣式發(fā)動機戰(zhàn)鷹送上了祖國的藍天,。他不僅是實干家,更是深謀遠慮的戰(zhàn)略家,,他確立了我國航空發(fā)動機要打破西方封鎖,,走“引進、消化,、吸收,、自主”之路的發(fā)展戰(zhàn)略,要求有志者“嘴里吃一個,、手里拿一個,、眼里看一個”,瞄準國際前沿,。退居二線后仍然積極建言獻策,,秉筆直書、仗義執(zhí)言,。他是一位嚴謹?shù)目茖W家,,自覺踐行科學發(fā)展觀,尊重科學,、遵循規(guī)律、注重實證,、勇于創(chuàng)新,,以“不研制出自己的發(fā)動機,,我死不瞑目”、“不搞出來就把我腦袋掛在門口”的英雄氣概和革命精神,,感染和激勵著同志們,。他始終保持著一種沖鋒的姿勢,一生學習不止,、筆耕不輟,,66歲以后還發(fā)表專業(yè)論文60多篇,80多歲高齡時學會了上網(wǎng)查詢資料,。直到去世前的30天,,這位93歲高齡、左眼失明,、右眼視力僅為0.3的耄耋老人才擱下手中的筆,。
“白吃人民的飯,不為人民辦事,,心中有愧?。 边@是吳大觀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他視人民如泰山,,心憂天下、情系蒼生,、感恩社會,,從無一己之私利;他連續(xù)46年多繳黨費,,向社會捐繳達30萬之多,,占一生工資的1/3,自己卻淡泊寧靜,、甘守清貧,;他甘為人梯,提攜后輩,、獎掖才俊向來是不遺余力,;他襟懷坦白、光明磊落,,心如明鏡,、一塵不染,從不居功自傲,、不沽名釣譽,、不搞學術霸權;他豁達大度、寬以待人,、心地澄澈,,看到年輕人的工資、住房待遇超過自己而由衷地高興,,即使遇到“文革”中錯誤批斗自己的人,,也只是相逢一笑泯恩仇。
胸襟如海,,蔚為大觀,,捧讀吳大觀日記,如聆聽一位世紀老人站在人生邊緣對我們的忠告,。熾熱的情懷,,鑄就了吳大觀的精神高度,也觀照著我們的靈魂,。(劉漢?。?/font>
(責編:劉寶琴)
- 2009-06-05如何客觀看待航空公司套保巨虧
- 2009-06-04從泰坦尼克到法航空難人類走了多遠
- 2009-06-03法航空難,航空安全亟須革命性實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