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日,季羨林先生遺體送別儀式在北京八寶山舉行,,數(shù)千人前去為季老送行,,胡錦濤江澤民等送去花圈,。季先生享受的哀榮,,是絕大多數(shù)知識分子無法比肩的,。
作為中國百年學術(shù)地圖第三代學者的重鎮(zhèn),季先生擁有眾多學術(shù)身份,,如古文字學家,、歷史學家、東方學家,、思想家,、翻譯家、佛學家,、作家,;擔任過不少學術(shù)職務,如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北京大學副校長,、中國社科院南亞研究所所長;享有幾乎最高的民間和官方尊譽,,如學界泰斗,、國學大師、國寶,。季先生一生獲獎無數(shù),,除學術(shù)領域外,還有中國新聞獎,、感動中國人物等,。
即便有如此之多的頭銜和光環(huán),如何評價作為知識分子的季羨林,,依然給學界和輿論界帶來困惑,,或者說,正因為這些不勝枚舉的頭銜和光環(huán),,評價才出現(xiàn)困惑,。
季先生靈堂外,有一副對聯(lián),,“文望起齊魯通華梵通中西通古今至道有道心育英才光北大”,、“德譽貽天地辭大師辭泰斗辭國寶大名無名性存淡泊歸未名”。這副對聯(lián)生動道出了季先生享有如此隆譽的原因,,一是學問和教育成就,,二是個人品格,通俗的說法,,是“德藝雙馨”,。
季先生在中國人文知識界標志性高度的確定,,是在生命的晚期,特別是隨著錢鐘書,、費孝通等先生的辭世,,季先生幾乎是作為唯一的標志性人物而存在。但季先生的主要學術(shù)成就,,早于這個時期已經(jīng)完成,。縱觀季先生一生,,其實有著比較明顯的分野,。上世紀90年代以前的季先生,學術(shù)成就已經(jīng)取得,,在時代風潮里沉浮幾度,,并有過在重大公共性問題上足堪紀念的參與。90年代以后,,季羨林先生主要是以文學書寫者和文化建設者的身份,,以及淡泊內(nèi)斂的個人品格素養(yǎng),,獲得了超出專業(yè)范圍的尊榮,,例如他的散文、他提出的“大國學”概念,、請辭“國學大師”等頭銜的佳話,。
中西評價知識分子的標準有著分歧,或者說在中國,,國家體制所需要和認可的代表性知識分子,,與西方現(xiàn)代化以來對標志性知識分子判斷有所不同。在西方概念中,,知識分子是社會良心的代表,,總以大眾為訴求對象,為公理正義和弱勢者,、受迫害者代言,,對一切威權(quán)表示警惕,始終以批評者的姿態(tài)面世,,并且在此過程中再現(xiàn)自己的學識,、人格和思想見地。
中國對知識分子的界定相對寬泛,,受過一定程度教育或者在專業(yè)領域有所成就,,都被稱作知識分子。在公共領域積極發(fā)聲的,,傳統(tǒng)上被視為清議者或社會批評者,,近來引用“公共知識分子”概念,,以區(qū)別“專業(yè)知識分子”。
對于季先生的評價,,王元化先生有恰當?shù)目偨Y(jié),,他說季羨林做學問的方式是西方的,做人的方式是東方的,。他有現(xiàn)代知識研究者的嚴謹治學精神,,并且取得了國際認可的成就,又符合中國人對高潔之士的期望,,淡泊修身,,遺世而獨立?;蛟S被過度建構(gòu)和符號化并非季先生所愿,,但也應該看到,季先生體現(xiàn)出的符合國家期望的知識分子代表形象,,與季先生的尊崇地位之間并非全無聯(lián)系,。
選擇做什么樣的知識分子,與政治,、社會保持什么樣的關系,,學者可以有自己的選擇,在此我們對季先生本人沒有必要苛求,。盡管在公共領域季先生漸歸沉寂,,但其學術(shù)成就和為人風格,也可說無負于他所贏得的敬重,。令人遺憾的是很多所謂知識分子,,在公共性方面藏頭縮尾,甚至放棄原則化身吹鼓手,,在學術(shù)研究上亦品格盡失,,欺世盜名。
今天的中國,,知識界可說風骨飄零,,一個表現(xiàn)就是,知識人即便不能做薩特,、德里達,、魯迅、胡適,,哪怕像季羨林,、錢鐘書那樣,做穩(wěn)學問,,修煉圓融,,也會收獲“大師”的尊敬,。(劉林德)
(責編:劉寶琴)
- 2009-07-12任老、季老,,一路走好,!
- 2009-07-13季老身后,“大師”何堪,?
- 2009-07-13于安靜中感受季羨林的熱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