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傳出最年輕市長周森鋒涉嫌論文抄襲后,,又有自稱是周森鋒同學的網友爆出周森鋒在清華的研究生導師劉洪玉教授是個“富豪導師”,年賺千萬,,還分析“導師劉洪玉只顧賺錢和外出講課,,根本沒有時間也沒有能力指導學生撰寫論文”。(《廣州日報》7月15日報道)
有關29歲市長的輿論高燒依然沒有退卻,,周森鋒還沒有走出“抄襲門”,,其導師又被網友推至輿論的深淵之中,。有網友爆料周的導師是搜房網的隱形股東,,炮制各種毫無學術水準的排行榜,由此換取贊助費和證書費,,至少賺到了5000萬元,。雖然這些信息還沒被證實,其中所透露出來的“一招一式”,,猶如鏡子一般客觀上反應了高校學術尋租的泛濫,。
筆者一次坐火車,碰到一位學土木工程的研究生,。他說他們每個研究生能幫導師年賺10萬元,。他的導師每年收入過百萬。和每月工資收入只有幾千相比,,這絕對是個大數(shù)目,。研究生變成導師的廉價勞動力,導師也早就被稱為“老板”,,有了一群高素質的廉價勞動力,,導師想不發(fā)財都難。至于學生學業(yè)和畢業(yè)論文只要導師點頭,,一切不再話下,。
并不是說所有高校的導師都有千百萬資產,,但借著“教授”“博導”等學術頭銜沽名釣譽,欺世盜名,,獲取經濟利益的人確實屢見不鮮,。學術頭銜不能直接變成生產力,所以以尋租的方式“標價出售”,。于是,,一大批本應該在高校潛心搞科研的教授紛紛走出校門,投向了商人或者利益集團的懷抱,。出賣了自己的學術公信力,,甚至把自己的社會良心也一起打包出售。如是,,我們看到了,,諸如“看病最不難是中國,最不貴也是中國”,、“‘釘子戶’的個人利益損害了開發(fā)商在內的多數(shù)人的利益,,這也是房價上漲的原因”、“對那些老上訪的專業(yè)戶,,至少99%有精神病”……專家教授的雷人話語不勝枚舉,。不可爭辯的是,每一次專家教授的雷人之語,,伴隨著的都是輿論的唾棄,。
當學術商業(yè)化,學術地位,、學術名聲,,甚至由此積累起來的人脈都是可以被用來獲取物質利益的。如今,,教授八面搖唇,,四處賺錢,越來越像商人,;商人現(xiàn)身講壇,,著書立說,越來越像教授,。專家教授們匍匐于名利,、諂媚于權力、埋沒了良知,、玷污了學術,,為社會表率,樹立風尚,、楷模的責任感已蕩然無存,。學術尋租不僅僅是專家教授自身名譽受損,,學術良心的淪喪也致使他們成了利益集團用來平息輿論,為戕害公眾利益辯護的利器,。
前幾天,,國學大師季羨林仙逝。有人寫文章送別“最后一位大師”,,更是有人驚呼,,“此后再無大師”。季老被尊稱為“大師”“泰斗”“國寶”,,不僅是因為他在學術上的成就,,他“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貧賤不移,寵辱不驚,,最難時也不丟掉良知”的風范才是被世人敬仰稱頌的主因,。大師走了,只剩教授專家了,。名利對學術的腐蝕,、對良知的侵害,使人們難以相信還會有大師,。
大批的專家教授被公眾質疑,,對于學術界,甚至是社會來講是很可悲的事情,!有關大學生,,研究生,博士生,,乃至大學副校長都公然抄襲論文的新聞常常暴露于公眾的視野。專家教授的權威在公眾心中被狠狠的遺棄,。學術尋租不可能是常青樹,,當學術墮落如洪水般泛濫,尋租也就到盡頭,。屆時,,學術權威就會如廢紙般被公眾扔掉。(侯金亮)
(責編:劉寶琴)
- 2009-07-16論文抄襲取消學位天經地義
- 2009-06-24別讓抄襲的大學副校長“金蟬脫殼”
- 2009-06-30看“抄襲”決戰(zhàn)紫禁之巔
- 2009-07-08官員抄襲,,政治失職大于法律責任
- 2009-07-15寬容抄襲是最壞的學術潛規(guī)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