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自5月起推行市級機關公車改革,市局(副廳)級以下一律取消專車,,大部分公車都向社會公開拍賣,,讓公車回歸“工作車”的本色。如此大規(guī)模,、高級別的“車改”在全國尚屬首例,。但與此同時,杭州發(fā)放“車貼”的政策,,也引發(fā)了不少議論,。
杭州公車改革無疑是想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但在今天官場的醬缸文化之下,,我看公車改革出路實在渺茫,。今天拍賣掉的公車,將來有一天,,可能會變本加厲地購置回來,;或者所謂的“車貼”將讓官員個人得益,成為新的特權福利,,而且為支付所謂的“車貼”,,財政將付出比養(yǎng)公車更大的成本。
近二十年來,,我們一共進行了三次公車改革,。第一次是在1994年,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聯(lián)合頒布的《關于黨政機關汽車配備和使用管理規(guī)定》為標志,;第二次是2001年,以江蘇省從單個鄉(xiāng)鎮(zhèn)車改試點為標志,;第三次是從2004年6月起,,以在北京、上海,、廣東,、江蘇、湖北,、黑龍江等20多個省(區(qū),、市)以及國家審計署、國家宗教局等四個中央國家機關進行了公車改革試點為標志,。但遺憾的是,,三次車改無一例外地失敗了,近些年來,,各地政府采購汽車的數(shù)量每年都以超過20%的速度遞增。
公車改革的試點的失敗說明,,單靠個別領導人的強力推行公車改革,,只能見一時之效,對于解決公車痼疾無濟于事,。因為,,任何領導人都無法離開特定的官場氛圍,無法拔著自己的頭發(fā)離開地球,。今天官場文化最重要的一個核心是,,官員配公車,儼然成為官員的一個福利待遇的標志,。許多人削尖腦袋要擠到官員行列,,不能說他們都想利用權力牟取私利,,但至少他們都不排斥權力和地位,而公車本身就是權力和地位的象征,。如果他們千辛萬苦上了一定的行政級別,,卻沒有了公車或者相應的公車補貼,那真是會像福建省政和縣原縣委書記丁仰寧所說:“升官不發(fā)財,,請我都不來,。”公車改革,,將會遇到的既得利益官員阻力非我們所能想像,。極有可能的是,一任強有力的領導用車補進行贖買的方式推行公車改革,,但是,,下一任領導手上,公車又是“春風吹又生”,,官員迎來了新車還白得了一筆補貼,。
并且,官場逢迎送往的陋習更加劇了需要公車的“合理性”,。如今的官員,,大半的工作就忙于對上級的接待、同級的應酬以及到下級考察,。此種陋習其實源遠流長,,明末時,連海瑞也苦不堪言,,稱“縣官真做了一個驛丞(招待所所長)”,。如今,在一些地方更是變本加厲,,上級沒有事就往下面跑,,沒有公車來進行接待不可想象,公車改革了,,但官員中的逢迎送往的陋習卻并不見有絲毫松動的跡象,,公車遲早還是要回來的。
還有,,官場的陋習還體現(xiàn)在,,如今的官員必須參加多如牛毛的會議,領導仿佛不多開幾場會就不足以體現(xiàn)自身的權威,,而會議多了,,沒有公車當然不方便,公車改革改掉了公車,,能改掉這些會議嗎,?
說到底,,公車改革并非單純的車輛改革的問題,而是一種權力和體制的改革,,任務十分艱巨,。如果人大代表不能有效地控制車輛購置的財政支出,如果民眾沒有權利去監(jiān)督公車的運行,,如果當?shù)氐拿襟w無法有效地對公車私用等行為進行曝光,,如果官場的陋習不能在有效的監(jiān)督與制約下消除,我不相信,,僅憑取消公車就能一針見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