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11月開始逐步實施“4萬億”拉動內需政策以來,全國的基建、道路投資等工程紅紅火火地展開,。日前,,國家發(fā)改委與工業(yè)和信息化部,、監(jiān)察部等其他八部委聯合發(fā)文,強調政府投資項目屬于政府采購,應當采購本國產品。(6月15日《中國經濟周刊》)
《采購法》明確規(guī)定:除了“需要采購的貨物,、工程或者服務在中國境內無法獲取或者無法以合理的商業(yè)條件獲取的、為在中國境外使用而進行采購的”等幾種情形外,政府采購應當采購本國貨物,、工程和服務,。《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及其相關配套政策也提出,,在國家和地方政府投資的重點工程中,,國產設備采購比例一般不得低于總價值的60%。
但是,,在現實生活中,,政府采購“崇洋媚外”,采購商品限定“原裝進口”門檻的例子比比皆是,。安徽某縣政府采購中心要求中央空調壓縮機為 “原裝進口”,。再如,某民營企業(yè)自行研發(fā)的音響順利通過奧運招標,,成為“鳥巢”的指定音響,但在參加廣州亞運場館招標時遭到“滑鐵盧”,,因為不是原裝進口,,他們連亞運場館招標的標書都買不到。
在我看來,,政府采購要求“原裝進口”,,與其說是擔心國貨質量不過關,迷信洋貨,,還不如說是利益誘導的結果,。看多了采購黑幕,,難免會讓人產生這樣的聯想:政府大宗設備采購利潤誘人,,“權力黑手”趁火打劫,內定“利益攸關企業(yè)”,,從中攫取利益,。而洋品牌價格高,利益空間更大,。
要解決政府采購 “崇洋媚外”的問題,,指望采購者高度自律,精打細算,,那不現實,。關鍵是相關監(jiān)管部門不能缺位。掌管錢袋子的財政部門理應履行職責,,認真核算“土品牌”與“洋品牌”的質量性價比,,追尋政府采購“崇洋媚外”或者迷信某品牌的真正原因。期待相關部門能制定可行性操作方案,,對故意“崇洋媚外”,、熱衷“采購腐敗”者啟動問責程序,,追究法律責任。
![]() ![]() |
- 2009-06-15發(fā)改委擬發(fā)文制止4萬億工程采購中歧視國貨現象
- 2009-06-014萬億經濟刺激計劃:配套投資受限地方財力
- 2009-05-22國家發(fā)改委公示"4萬億"資金來源
- 2009-05-11溫家寶:我國應對金融危機遠不止4萬億投資計劃
- 2009-05-04中央投資項目難止步4萬億
- 2009-04-30國務院下調11行業(yè)資本金比例 紓困4萬億刺激計劃資金缺口
- 2009-04-23IMF報告:金融危機讓全球損失4萬億
- 2009-04-21社科院:4萬億拉動投資難度大 引導民間投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