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建設節(jié)約型政府,讓機關工作人員體驗能源緊缺,各地相繼開展了“能源緊缺體驗日”活動,,如河南省要求公務員在“體驗日”步行上班,而廣東省則要求各級政府,、機關及事業(yè)單位在6月16日至少停開一部電梯,門廳,、走廊不開照明燈,,機關干部則不開公務車,一律選擇公共交通工具,、騎自行車或步行上班下班,。(6月14日《羊城晚報》)
此類體驗,嚴格說來就是一種“憶苦思甜”,,通過體驗,,常在有時思無時,從而增強資源憂患意識和自覺節(jié)能意識,。應當承認,,這個創(chuàng)意的確很好,但是,,對經歷慣“運動”的國人來說,,這種活動又存在著“先天”缺陷——體驗只在這一天,過了這天,,一切照舊,,該咋干還咋干。如果淪為這樣一個結局,,讓很嚴肅很緊迫的能源緊缺體驗變成“刮風”,,就失去了其本來意義和作用。
對此,,筆者以為,應該讓這類體驗成為常態(tài),,堅持下去,,而不能滿足于一個“體驗日”。要想變1日體驗為365日堅持,,首先必須厘清公與私,、可為與不可為的界限,讓出臺的制度和規(guī)則具有法理支持和可操作性,。如對步行上班,,只能作為提倡,而不能成為強制,,否則,,就僭越了私權,,侵犯了公民的合法權益。
現實中,,很多公務人員并不缺節(jié)能意識,,只是由于機關單位缺少具體節(jié)能措施的制約,才使得他們變得“大手大腳”,。非緊急公務外出乘坐公交車會不會誤事,,少開一部電梯會不會損傷身體,門廳,、走廊不開照明燈會不會影響辦公,,推遲半小時開空調、提前半小時關空調是不是可行,、夜景工程燈的照明時間能不能減少,,等等,在認真調研的基礎上,,對機關辦公場所和辦事流程中的能源消耗進行細化量化,,加以合理調配,再利用行政手段,,通過制度規(guī)則的形式,,力求切實可行,強制把節(jié)能體驗的內容固定化,、長效化,,從中既體現出政府強有力的政策導向,也能達到良好的節(jié)能效果,,這比讓公務人員偶爾體驗一下能源緊缺的困窘,,來得更實在,更有價值,,也更容易得到老百姓的認可,。
對一個有著良好素質的公民來說,長期處于節(jié)能體驗之中,,并養(yǎng)成自覺節(jié)能的習慣,,做到平時在家和在單位都一個樣,這樣的體驗才卓有成效,,資源緊缺才可能得到緩解,。(葉傳龍)
![]() ![]() |
- 相關新聞
|
①凡本網注明來源為福建日報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視頻,,版權屬福建日報網所有,任何未經本網協議授權的非新聞性質網站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fā)表,。已經被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福建日報網,,違者本網保留依法追究責任的權利。
②本網未注明來源福建日報網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來源:福建日報網”,,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文章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 如本網轉載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與福建日報網聯系,,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