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日,,記者從江西省撫州市黎川縣紀委證實,,該縣縣委書記謝昌貴在雙規(guī)期間自殺身亡,。24日,謝的遺體已被火化,,當?shù)毓賳T未參加告別儀式,。——5月26日《新京報》
近來韓國前總統(tǒng)盧武鉉自殺事件鬧得沸沸揚揚,,此時媒體曝出江西官員自殺可謂應(yīng)景,。同是自殺,這位縣委書記與卸任總統(tǒng)注定不可對號入座,。一個顯著的區(qū)別就是輿論風(fēng)向,,盧武鉉死后主流的看法是“痛與敬”,而謝昌貴之死人們更多的是竊喜與快慰,。盧武鉉死后人們回避了他涉嫌腐敗,,而謝昌貴的自殺,民眾歸結(jié)為自食其果,,甚至是惡有惡報,。韓國的國情文化筆者沒有研究,,對于盧氏之死不敢妄論。但是一位縣委書記的自殺卻使百姓稱快,,背后的心態(tài)值得我們反思,。
古諺云善惡有報,謝昌貴的自殺的確是自己咎由自取,,如此看來百姓的拍手稱快理所當然,。問題是這位縣長到底為何尋死,檢方并沒有給出明確的答案,。這種情況下,,公眾就將他的死視為一件快事恰當嗎?還有,,一死了之真的就是于社會公益有利嗎,?一些涉案細節(jié)可能就隨著他的死湮沒,某些涉案官員因他的死得以自保,。如此看來謝昌貴以死謝罪并不是如我們之前想的那么圓滿,。
盡管,貪官的死有這樣或那樣的謎團或弊處,,可現(xiàn)實情況是我們的群眾依舊自顧自或明或暗的喜悅著,,似乎全然看不到其中的利害。筆者不相信民意群體沒有這樣的智慧,,也不相信他們興奮得忘記思考,。拍手稱快,著實是條件性的反射,,而這種反射的特點就是迅速并且強烈,。它不是先天的,而是一種后天的形成,,是當今的官場現(xiàn)狀和反腐司法長久浸染下的產(chǎn)物,。
公眾看慣了某個官員不聲不響地被雙規(guī),在長久的秘密的調(diào)查之后,,才終于知道了他的斑斑劣跡,,于是盡管調(diào)查謝昌貴的官方結(jié)果沒公布,可還是認定他是貪官,;見多了對事發(fā)官員調(diào)查的久拖不決,,甚至最后輕判,于是相比而言謝昌貴的自殺無疑是一個高效,、公平得多的結(jié)局,。對貪官自殺的“掌聲”與“叫好”事實上是一種無奈,對官員正常的調(diào)查與審理程序讓我們不止一次失望,。
一個運作良好并且合理公正的反腐司法體系下,,民眾是不會對貪官自殺表現(xiàn)出如此興奮的,,因為沒有任何令人興奮的理由。理想狀況下,,貪官不自殺也會受到及時并令人信服的處理,。甚至,自殺是我們不想看到的一種現(xiàn)象,,職能部門自會把問題查得水落石出且會處理得高效公正,,死只是一種多余的自決?;蛟S,,我們該為貪官的自殺嘆息了,因為他的死可能讓潛伏的貪官繼續(xù)潛伏,。
可惜,,以上的狀況只是理想中的事物,注定不會出現(xiàn)在當今我們的周圍,,現(xiàn)存的反腐體系和反腐表現(xiàn)沒有給我們這樣的自信與底氣,。對于貪官的自殺,今后我們依舊會是這么興奮快慰嗎,?或許很長一段時間還會如此,,但事實上當平靜理智置之成為常態(tài)時,才意味著反腐的司法體系真正成熟并得到了百姓認可和信任,。(然玉)
(責(zé)編:李艷)
![]() ![]() |
- 2009-05-25盧武鉉自殺:對沉重責(zé)任的徹底承擔(dān)
- 2009-05-07女副市長自殺敲響官員家庭和諧警鐘
- 2009-05-25自殺悲壯的盧武鉉和無恥“絕食”的陳水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