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許多生活在廣州的人和我一樣,對各種“跳橋秀”已有了相當(dāng)?shù)摹皩彸笃凇?。這也難怪,,4月份以來,僅僅海珠橋一地,,就已發(fā)生過12起“跳橋秀”,。就在這種跳橋喊冤的新聞價值與喊冤效果隨著跳的次數(shù)的急劇增多而導(dǎo)致邊際效用遞減的時候,故事一反常態(tài),,發(fā)生了戲劇性的變化:
5月21日上午7時許,,32歲的陳富超欲追討被拖欠的多達(dá)450余萬元巨款,爬上海珠橋,,引發(fā)4小時交通堵塞,。在重重警戒之下,六旬老伯賴健生悄然爬到跳橋男子身邊,,借口“握握手交個朋友”,,連拉帶推令男子從高處摔下,造成跳橋男子手肘,、腰椎骨折,,可能癱瘓。根據(jù)最新消息,,跳橋者涉嫌聚眾擾亂公共場所秩序罪,,推人者涉嫌故意傷害罪,兩人均被采取刑事措施,。
此事迅速火遍網(wǎng)絡(luò),,僅在網(wǎng)易一家,此新聞網(wǎng)民跟帖就達(dá)到17000多條,。從跟帖評論來看,,網(wǎng)民對此事看法頗為分裂,,這種意見沖突在事發(fā)現(xiàn)場就有體現(xiàn),賴健生下橋之時,,有為其“見義勇為”行為歡呼的,,也有向其投擲礦泉水瓶,怒斥其涉嫌謀殺的,。
這里有幾種看法值得推敲,。一種認(rèn)為跳橋的人為了自己利益綁架其他人的利益,不去找冤頭債主而跑來堵塞交通,,應(yīng)該予以嚴(yán)懲,。持這種看法的人不少,特別是一些每天要過橋上班,,不堪“跳橋秀”帶來的交通堵塞之苦的廣州市民,。
電視劇《西游記》的主題曲有這么一句:“剛擒住了幾個妖,又降住了幾個魔,,魑魅魍魎怎么就這么多,?”對于那些將責(zé)任歸咎到跳橋者個人的公眾,我建議他們先反思一下孫大圣的這個問題,。如果跳橋是極個別的現(xiàn)象,,或許我們可以說是跳橋者個人有問題,但是一個多月,,12人前赴后繼,,紛紛去跳橋,恐怕就不是個人素質(zhì)問題了,。
鑒于近來類似事件頻發(fā),,也有媒體評論認(rèn)為,是“跳橋秀”的犯罪成本太低,,搞得人人效尤,,一有冤情就跳橋。這種說法我更加難以贊同,。首先,,跳橋涉嫌聚眾擾亂公共場所秩序,少則也會被行政拘留10天,。更可怕的是,除非專業(yè)人士,,爬這種橋無疑相當(dāng)危險,,成本一點都不低。當(dāng)然,,與他們走正常的程序訴冤的成本相比,,跳橋訴冤的成本可能算低的,,不然不會一個接一個地去跳。
準(zhǔn)確地說,,不是跳橋訴冤的成本太低,,而實在是循正常路徑訴冤的成本太高。在這個什么都喜歡抓典型的社會,,往往也只有成了典型的冤情,,才能得到更好的解決。據(jù)了解,,在那12宗“跳橋秀”中,,絕大多數(shù)都是因各種正常投訴渠道長期無法解決問題,跳橋者于是最后采取這一激進(jìn)方式的,。群眾不是傻子,,他們自身的經(jīng)歷和大量類似事件都表明,只有驚動媒體,,釀成影響巨大的公共事件,,他們自身的冤屈才能得以伸張。當(dāng)然,,驚動媒體和公眾不是最終目的,,最終目的是驚動高層官員,后者“立即批示”,、“狠抓落實”,,問題才能解決。這也是一些民眾遇到問題往往要“往最大處鬧”,、“往最高機構(gòu)上訪”的原因所在,。
我曾在香港求學(xué)多年,在這個人口密度極大的國際化大都市,,要是有人也跳個橋,,堵個隧道,后果可能比在廣州嚴(yán)重得多,。慶幸的是,,我從未見有人這么干過,因為完全沒有這個必要,,遇到什么糾紛,,自然有制度,有法律,,訴諸正常渠道解決的成本絕對比“跳橋秀”低多了,。“跳橋秀”沒必要,誰還會去拼那個命,?
我從事媒體工作半年以來,,常接到陌生人的冤屈訴狀,希望媒體能幫他們報道申冤,??磥懋?dāng)年盛極一時的訴冤找《焦點訪談》“焦青天”、《南方周末》“南青天”的路數(shù)依然還在沿用,。這不僅僅是媒體的悲哀,。媒體的特點是只對同類事件中最離奇的那一個感興趣,如果沒有正常的制度解決渠道,,要獲得媒體的關(guān)注,,沒有“創(chuàng)新”的怪事還不行,非得要不斷突破底限,,才能有新聞效應(yīng),。就像本次,一般的跳可能還不管用了,,還得有人去推一把,。
自此,我要問,,那些沒能轟動的“非典型”冤屈怎么辦,?難道我們要啟動惡的競賽?(李鐵)
?。ㄘ?zé)編:李艷)
![]() ![]() |
- 2009-05-15讓“跳橋”者知道該負(fù)什么責(zé)任
- 2009-05-07用拘留勞教“偏方”難治“跳橋秀”
- 2009-05-23驚詫于推人老伯的暴力與生猛
- 2009-05-23老阿伯為什么敢推人落橋,?
- 2009-05-07是誰導(dǎo)演了“跳橋秀”
- 2009-05-22廣州推人老推開一扇乖張德性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