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汶川地震博物館的開館正在呈現(xiàn)全面而真實的災難現(xiàn)場和人性,,并以此紀念逝去的生靈,、鼓勵災區(qū)人民重建家園的信心。從斥資23億建設地震博物館的爭議到征集范美忠的眼鏡,、“背妻男”的摩托車和“豬堅強”作為博物館收藏品,,人們一直在討論以怎樣的方式銘記災難最為合適和有意義。
汶川地震博物館開館了,,汶川地震周年祭到了,。之前在我們聽到不止一個地震災民在災后因難以承受心靈的劇痛而選擇自殺的新聞時,第一反應就是要給他們進行心理疏導和撫慰,,以免因失去親人的悲痛難以消解而郁積成難解的結(jié),。但是,我們很少想過自己在密切注視災區(qū)和災民的時候,,去考慮他們的精神承受,。于是現(xiàn)實的場景中出現(xiàn)了諸如一哄而上的“地震經(jīng)濟”、到災區(qū)旅游的獵奇心理,、活躍的“板房商業(yè)”和無休止的“地震名人”采訪這些與災區(qū)沉重,、肅穆的主題格格不入的現(xiàn)象,。“這里不是開心的地方”,,關注災區(qū)是關愛的表現(xiàn),,一旦忽略了災民們的心理感受,超越了適度的注意,,就違反了原本的善意和真誠,。
其實,在災區(qū)用地震博物館銘記災難和緬懷已故親友的時候,,在我們呼吁除了伸出支援之手幫助他們重建家園還要給災民建造精神家園時,,我們每個人不要忘了在自己的心里建一座地震紀念博物館,在這座博物館里,,把這一年中我們對5·12的所聞所見所思所感都陳列出來,,更重要的是在這里擺設上我們對汶川地震的客觀認識和對災區(qū)重建的默默支持,這就是我們所要重建的精神標本,。
2008年因災難而彰顯眾志成城的中國人在一年后的今天,,心情依然悲愴,援助之心依舊昂揚,。太過焦躁的注視容易生發(fā)類似“看客”無聊的悲憫,,安靜地不去打擾仿佛有種強迫遺忘的嫌疑,在5·12的周年祭里,,除了一起默哀祈禱,、停止娛樂和八卦的報道,筆者更傾向于積極地反思這一年中我們對災難的認識和對災民的關注方式,,與他們一起重建精神的家園,。(若初)
(責編:劉寶琴)
- 2009-05-07政府沒有食言,,公布四川地震遇難者人數(shù)
- 2009-05-11帶著對生命的敬畏步入地震博物館
- 2009-05-08尊重地震博物館的多元價值
- 2009-05-08地震建筑質(zhì)量是否追責,,官員表態(tài)當慎
- 2009-05-08“范跑跑”的眼鏡也算地震“藏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