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有兩則“對比感”非常強烈的新聞:一是國家發(fā)改委官員透露,調(diào)整國民收入分配的意見已經(jīng)提交國務(wù)院審議,,調(diào)整方向是提高勞動所得占國民收入初次分配的比重,;一則是財政部人士指出,,當前我國政府財政收入占GDP比重低于國際平均水平,,2003至2007年財政收入占GDP比重從24%上升到約30%,而國際平均水平為40%左右。
前一則新聞似乎在說,要將蛋糕更多地分給百姓,;后一則新聞則在說,政府分得的蛋糕還不夠多——這兩則新聞不僅對比感強烈,,而且其主旨南轅北轍,。
在很多發(fā)達國家,民眾的收入總額占GDP的比重普遍在54%至65%之間,,加上政府財政收入占40%左右,,兩者相加差不多是100%,能夠還原成一塊完整的大蛋糕,。而中國的情況非常奇怪:政府的財政收入占GDP比重約為30%,,百姓收入總額占GDP的比重卻只有22%左右,兩者相加只有52%,,沒法還原成一塊完整的大蛋糕,。中國國民收入這塊大蛋糕為什么缺了一大塊?
這塊蛋糕當然是存在的,,可分為這樣幾個部分:最大一部分是政府財政外收入,。中央黨校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周天勇認為,2005年各級政府預(yù)算外收入達1.3萬億元,,土地出讓收入0.5萬億元,社保收入0.8萬億元,,三項合計達2.6萬億元,。而當年政府財政收入為3.2萬億元。3.2萬億元財政收入占當年GDP比重也許不高,,但若加上財政之外的收入,,整個政府所得占GDP的比重又有多高?
除此之外,,一些壟斷國企頻頻成為最賺錢企業(yè),,卻并不向國家分紅,收入都留在自己的腰包里,。據(jù)經(jīng)濟學(xué)家胡鞍鋼的研究,,上世紀90年代后期,尋租性腐敗,、地下經(jīng)濟腐敗,、稅收流失性腐敗、公共投資與公共支出性腐敗所造成的各類經(jīng)濟損失年均占GDP的13.2%至16.8%,。也就是說,,很大一塊國民收入“蛋糕”,,是以腐敗的方式、灰色收入的方式流進了個人腰包,,而這不會反映到統(tǒng)計數(shù)字上,。
由此可以看出,我國政府所得占GDP比重絕對不低于國際水平,,甚至要高于國際水平,。更重要的是,財政收入占GDP比重較高的國家,,其公共服務(wù)和社會保障完善,,政府通過二次分配充分地還利于民。
- 2009-05-07國民收入分配意見已提交國務(wù)院有望今年出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