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5年,,法國思想家蒙田第二次任波爾圖市市長的任期馬上就要結(jié)束。真是天不遂人,。不幸爆發(fā)了鼠疫,。蒙田顧不得市長的身份,竟然丟下整個城市不管,,狼狽出逃,。市政官員們對他的行為非常憤怒,一封接一封的給他寫信,,要求他回來,。但蒙田置之不理,最終還是沒有回來,,也沒有參加他的卸任儀式,。直到這年的12月,鼠疫被消滅了,,出逃了6個月的蒙田才到這個城市自己的家中。
不論是作為市長的蒙田,,還是作為思想家的蒙田,,做出如此出逃的舉動,足見出人的復(fù)雜及人性的脆弱了。之所以想起蒙田的這次出逃,,是因為最近廣為關(guān)注的“黃苗子告密”,、“馮亦代臥底”等特殊年代里的舊事被人翻撿出來,并引發(fā)了廣泛爭論,。
其實,,人在時代洪流沖擊、裹挾之下,,是微不足道的,。就其一生而言,都有其懦弱及力不從心的時候,,都有可能主動或被動地走向自己良心或堅守的價值的反面,。回首自己的一生,,有幾人能夠真正做到“內(nèi)省不疚”,?我們當然需要懺悔,但這種懺悔是不能簡單的以“說出來”為論的,。說出來,,當然可貴可敬,但不說也未必就表明一個人內(nèi)心的煎熬就要輕松些,。
一直為自己所景仰的人,,卻發(fā)現(xiàn)也有齷齪之行,這種失望是可以想象的,。但這種失望,,有多少是出于對價值取向本身的尊崇,又有多少其實是出于對內(nèi)心神像坍塌后的失望,?問一下我們自己,,對于那些文化老人,我們是不是一直把他們作為內(nèi)心的偶像來供奉,,而少于把他們真正作為人來對待,,所見之處,都是他們文章的燦爛及人性的光輝,,而又何曾看到過他們?nèi)诵缘娜觞c呢,?“攻其一點,不及其余”,、“一俊遮百丑”或“一丑遮百美”,,都不過是如梁文道先生所言的“一即一切”的思維方式的反映。這其實不是文化老人們的錯,,而是我們在如何看待他們的態(tài)度上出了錯,。
因為我們總是眩暈于他們的文化光環(huán),,久而久之,在心里也把他們當作神了,,以為個個金光照人,,完美無瑕。事實上,,一想到那過去的苦難時代,,我們也會不約而同的想到他們都是那個時代的受難者,壓根兒就沒想到他們也曾是一些苦難的制造者,,以為諸如“告密”,、“臥底”之類的事是萬萬不至于出現(xiàn)在他們身上的,可惜事實不是這樣,。
文化老人們在其一生的歲月里,,有沒有做過不光彩的事,并沒什么大驚小怪的,。衡量一個人的完美,、善良與否,不僅要看他是否做過不妥的事,,也要看他在什么情境之下做的,,還要看他對此事的態(tài)度,還有一點,,就是羅曼·羅蘭說的,,“真正的英雄決不是永沒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罷了”,,不獨英雄而然,。寬宥他們,不是為尊者諱,,而是為了更好地理解人生之多艱及命運之多舛,。
我們完全沒有必要總是自覺不自覺地把誰誰誰當作神來看待,也沒有必要糾結(jié)于某一個人的某一件或某一些事而耿耿于懷乃心灰意冷不知所向,。保羅·約翰遜在《知識分子》一書中,,所揭示的多是那些偉大的哲學(xué)家們這樣或那樣的丑行,卻依舊不能改變我們對他們由衷的仰望,,也不能改變我們對人類美好價值的向往,。為什么?因為我們深信:一個人再偉大,,也是人,。是人,就難免也會有這樣或那樣的人性的弱點,。想想400多年前,,鼠疫來了,,蒙田不是也棄城而逃了嗎?但400年來,,我們?nèi)砸恢弊鸪缰商铮⒁恢毕硎苤枷氲墓廨x,。
- 2009-04-01不要急著責(zé)難黃苗子告密
- 2009-03-31黃苗子事件拷問著每一個人
- 2009-03-27黃苗子是否告密面朝真相春暖花開
- 2009-03-24黃苗子告密事件首先是世道敗了人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