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后沒出國經(jīng)歷可能就沒資格評高級職稱了……”近日,,西南大學老師中流傳著這樣一個說法。記者昨日從西南大學人事處證實,,學校初步有這方面的設(shè)想,。這項政策已在重慶大學實行兩年,該校每年有100多個出國指標,,其中完全公費名額占50%以上,。記者估算了一下,每位教師出國半年最少需要6萬元,,而在一些歐洲國家的留學費用則可達到10萬元左右,。(據(jù)4月8日《重慶時報》)
大學老師出國學習,,開闊眼界,、提高見識,學習先進國家的理念,,這是值得提倡的,。但把大學老師出國學習和職稱晉升掛鉤,則有點過猶不及,,這是一種類似于中小學追求“升學率”般追求“留學率”的做法,,形式大于內(nèi)容,并不見佳。
職稱評定應注重的是科研能力和教學能力,,而不是以是否出國“鍍金”為最高標準,。出國者中固然有大量人才,但沒出國者中,,也不乏佼佼者,,比如當年梁漱溟、錢穆,、華羅庚,,連大學都沒上過,也成為一代大師,??梢姡贸鰢c否作為標準來評定人才,,本身就是不科學,,容易埋沒人才。
“留學”的指揮棒下,,誕生出的未必都是有國際化視野的人才,,錢鍾書先生《圍城》中的那種“留學混子”未必不會在現(xiàn)實中重演。出國學習可以學本事,,但也很可能只是一種鍍金方式,,正如錢鍾書先生所說的,“仿佛有亞當,、夏娃下身那片樹葉的功用,,可以遮羞包丑;小小一方紙能把一個人的空疏,、寡陋,、愚笨都掩蓋起來?!被蛟S,,這一種出國經(jīng)歷,不僅僅是為某些晉升者遮羞,,當“留學率”狂飆直上,,大學也能以此來遮羞,而大談自己的“軟實力”:師資力量是多么的雄厚,。
現(xiàn)在的大學,,迷信“海歸”,不管是貨真價實的“海歸”,,還是到海外走馬觀花轉(zhuǎn)一圈便回的偽“海歸”,,都成了某些大學領(lǐng)導心目中“唯一的神話”而頂禮膜拜,。其實,教師有沒有留學背景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不能做到“風氣開一代,,師表垂后世”,這才是大學應該追求的,。(但純)
(責編:劉寶琴)
![]() ![]() |
- 2009-04-08大學生創(chuàng)業(yè),,首選“擺地攤”?
- 2009-03-10“海歸”市長現(xiàn)象值得重視
- 2009-04-08規(guī)范大學生住宿勿需“一刀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