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遇到挫折時,總會想起家的溫暖,希望得到父母的呵護,。然而,奶企早已不是孩子,、業(yè)已成家,作為大人闖禍之后還想父母幫忙擺平,、承擔損失,,實在是不孝,對此父母自是不應縱容,。
在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之后,,國內對于國產嬰幼兒配方奶粉以及液態(tài)奶的消費皆大幅減少,這已嚴重影響到國內乳制品的生產,,危及奶農利益,。據(jù)悉,目前國內大概有30萬噸的奶粉庫存積壓,,需在保質期到期前得到處理,。目前,中國奶業(yè)協(xié)會已經向相關部門提出官方出手收購10萬噸庫存奶粉的建議,。(4月7日《新快報》)
也不知奶業(yè)協(xié)會是不懂經濟,、市場規(guī)律,還是故意裝糊涂想讓政府充當冤大頭,,竟出了這么個餿主意,,真是可氣又可笑,。奶粉積壓是需要處理,,可官方收購,并不能延長保質期,,也不見得能銷售出去,,企業(yè)賣不動,政府就能賣得動了,?難道政府發(fā)紅頭文件讓官員們都去賣,?要政府收儲,其實質是把風險,、損失轉嫁給政府,,換言之,等于是讓納稅人出錢買奶粉放在政府倉庫里,,受損失的是政府百姓,,這不合理、也不公平。
庫存積壓企業(yè)將面臨巨大的資金壓力,,這確是事實,,但企業(yè)應該想辦法怎樣打消公眾疑慮、讓消費者放心買,,提升品牌影響力,、提高風險控制能力,而不是一味生產銷售,。要以經營手段來解決經營問題,、更不要遇到麻煩就想政府來解決。
三聚氰胺事件雖不能說完全是企業(yè)的責任,,但至少負有大部分責任,,是其長期以來漠視、不尊重消費者,,一心只想賺錢的結果,。而且這樣的企業(yè)也不止這幾家奶企,如果在其受到懲罰,、教訓的時候,,政府出面袒護,會使其產生依賴心理,,很難端正心態(tài)正確面對問題,、認識消費者的地位,無助提高其經營水平,、抗風險能力,。也會對其它企業(yè)也產生負面影響。
因而,,此時政府要做的是,,給公眾一個交代,這奶制品到底能不能飲用,。而不是用納稅人的錢去承擔企業(yè)的損失,,這無助企業(yè)成長,扶著的孩子學不會走路,,不要當企業(yè)的“慈母”,。倒是應該幫助、關懷奶農們,,因為他們缺乏資訊和風險控制能力,,處被動狀態(tài),是真正需要幫助的弱勢群體,。(皇甫天)
(責編:李艷)
- 2009-02-16洋奶粉丑聞不是國貨的救命稻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