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萬元多一平米的房價,,五十平米就需要五六十萬,。這讓許多中產(chǎn)階級也難以承受。這個階層,,住房至少要上百平米,。但是,如果把面積縮小到二十平米,,那么二三十萬就夠了,。這樣做的人多了,房子的需求就會減小,,房價會下跌,,住房問題的解決也就將變得容易。
最近在西方國家,,小型房如同小型車一樣,,正在成為悄然而起的新潮。美國的新住宅平均面積從1978年的1750平方英尺(約162多平米)漲到2007年的2479平方英尺(約230平米),,房子越蓋越大,。但是,自2008年開始,,新房建設的平均面積有減小的趨勢,。特別是一些中高產(chǎn)階層,,正在領導著小型房潮流?!督鹑跁r報》,、《波士頓環(huán)球報》等主流媒體,對此都有不少報道,。
比如,,Gregory Paul Johnson是小房協(xié)會的創(chuàng)辦人之一,住在地廣人稀的中西部州艾奧瓦,,自建的小房僅140平方英尺(13平米),,從2003年搬進去住,一直悠然自得,。在他看來,,這房子一個人住很完美,兩個人住也舒服,。他說這是他的生活方式所決定的:他每天去健身房,,在那里洗澡。他多在外面吃飯,,社交活動頻繁,。他的主要生活在房子外面。房子就是個睡覺的地方,。住進小房子后,,他的身外之物反而更少,操心的事情也更少,,更加自由,,生活更充實。在加州的Jay Shafer是一家小房公Tumbleweed Tiny House Co,。的創(chuàng)建人,,在4000平方英尺(370多平米)的大房子里長大,如今則搬進自建的百英尺(9平米多)的房子里,。實際上,,遠在艾奧瓦的Gregory Paul Johnson是他的一個客戶,兩人又成了小房運動的合伙人,。Gregory Paul Johnson的微型房協(xié)會有四十位建筑師和城市規(guī)劃專家,,已經(jīng)在世界各地建設了五百多棟微型房。500平方英尺(46平米)以下的房子成為他們的模型,。在日本和歐洲,,小房運動正在開始成氣候。
小房運動雖然還遠非現(xiàn)代西方社會的主流,但是,,領導這一運動的,,則多是中高產(chǎn)職業(yè)階層。他們的行為會大大影響住房的趨勢,。小房運動的一個動力當然是環(huán)保意識和房價的高漲,,但另一方面,大城市的職業(yè)階層也開始對自己的生活時尚進行重新分析,。在紐約,、舊金山這種大城市,很多成功的職業(yè)人士往往24小時不著家,,生活非常簡單,,社會活動則十分豐富。他們有各種其他的方式來標志自己的社會地位,,不需要通過大房子來擺氣派,。特別是在這種繁忙的競爭中,朋友家庭之間的走動也很少,。到人家里作客已經(jīng)不是時尚,。大家都在各種組織的聚會上碰頭交流。一句話,,人對社會越重要,,在家里待的時間可能就越少,,對房子的需求也就相應減少,。
這種時尚,值得中國的中高產(chǎn)職業(yè)階層借鑒,。北京,、上海這等大城市的成功人士,每天出門在外應酬,,在家里待的時間可能不會太多,,何況,小房微房也稱得上是一種很“酷”的生活方式,??上У氖牵F(xiàn)在一些經(jīng)濟適用房,,規(guī)格也要到八十平米,。這對中國這么一個地皮緊缺的社會而言,實在太奢侈了,。(薛涌)
(責編:李艷)
- 2008-09-26中產(chǎn)階級用錢買不來制度改良
- 2009-02-11在中國,,“中產(chǎn)階級”只賺錢不讀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