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14日,,山東濰坊寒亭區(qū)政府下發(fā)了《關于促進房地產業(yè)加快發(fā)展的意見》(寒政發(fā)20093號),及《關于機關干部購買(引薦)商品住房的考核認定辦法》,,明確要求全區(qū)副科級及以上現(xiàn)職干部,,每人至少銷售一套住房,完不成任務的,,按比例從所在單位已認定的全年招商引資額中扣減,。(新華網3月30日消息)
房地產業(yè)萎靡不振,,與時下的經濟氣候有關,,政府有責任扶持企業(yè)。但扶持并不意味著非要以行政命令的方式,,強制性要求干部都親自賣房,,參與到企業(yè)的具體經營行為中去,?!鞍蚊缰L”式扶持,,對于企業(yè)來說,并不是什么好事,,相反,,卻很可能會讓企業(yè)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產生依賴思想,并進一步失去競爭的斗志,。
房地產業(yè)遭遇寒冬,,前景不是很樂觀,但必須強調的前提是,,更多的普通社會公眾,,并非是不想買房,而實在是有心無力,,只能手里緊緊地攥著癟癟的錢包望房興嘆而已,。如果政府不想著怎樣去刺激和發(fā)展經濟,,從民生的角度考慮問題,盡最大可能地達成房地產市場開發(fā)能力與群眾購買能力之間的大致平衡,,而是傾向性地向地產商“暗送秋波”,,則實在有些本末倒置。領導和機關干部不去操心民生問題,,反倒成了地產商的幫手,,非但地產業(yè)本身難以打開新局面,也只能讓更多的社會公眾對于權力失去信心,,加大對權力媚俗,、不公的質疑與指責,并進而使得政府機關形象本身大打折扣,。
面對剛性的賣房任務,,為了不影響考核,區(qū)直不少單位想出各種辦法,。一些強勢部門甚至考慮在所屬干部實在完不成任務的情況下,,由單位出資購買;相對弱勢的部門則出臺“高壓政策”:工作可以放一放,,但賣房任務不能放,,任務完不成的扣發(fā)工資。直接的后果已然顯現(xiàn),,近似于畸形的剛性售房政策,,帶來的嚴重后果是公款的揮霍,單位出資購房,;帶來的是政府機關工作人員的瀆職,,大家紛紛放下工作去賣房。
政府機關工作人員應是絕大多數社會公眾的公仆,,而絕不該是少數商人的奴隸,,這是基本的底線。政府機關為了幫助地產商賣房,,甚至連正常的工作都可以放一放,,姑且拋開政府機關形象建設本身不說,姑且拋開不少干部的煩惱不說,,可能因此產生腐敗行為也可以姑且不論,,但我們不得不擔心的是,如此下去,,正常的政務工作誰去做,?群眾有事該去什么地方去找誰辦?如果真是如此,當地政府仍要一意孤行,,那么我們不妨建議把區(qū)政府門前的牌子摘下來,,換上去一個“某某地產公司售樓部”的牌子,蒙一塊紅布上去,,再搞個隆重的揭牌儀式,,豈不壯哉?(劉長鋒)
相關文章:
(責編:李艷)
- 2009-02-10購房落戶論的實質是政府托市
- 2009-03-24地產商對弈政府,,房價真相趨大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