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作家魏明倫直言不諱地對趙本山小品《不差錢》提出了質(zhì)疑,,“我沒看出小品的名字和內(nèi)容有什么關系,,小品《不差錢》,但在其他地方差得就太多了,。這完全是一個非?;恼Q的小品!”因此,,他提議剝奪其一等獎,。(2月8日《西安晚報》)
實事求是講,這個小品確實有瑕疵,,如主題不夠鮮明,,個別人物的形象欠豐滿等等,但是否如魏明倫所說的“是一個非?;恼Q的小品”呢,?鄙人不敢茍同。
誰說小品的名字和內(nèi)容沒有什么關系,?其實小品的情節(jié)始終是圍繞著一個“錢”字展開的,,趙本山想請老畢到蘇格蘭飯店吃飯,由于手頭帶錢不多,,所以只好買通小沈陽,,請他幫忙,于是演起了雙簧,,收到了很好的喜劇效果,。隨著情節(jié)的發(fā)展,最后還是在“錢”上做文章,。小沈陽說:“我總結(jié)了一下,,人不能把錢看得太重。這人的一生啊就是這樣,,眼睛一閉一睜,,一天過去了,,眼睛一閉,沒睜,,這一輩子就過去了,。”在他看來,,“錢乃身外之物,,人這一生最痛苦的是什么?人死了錢卻沒有花掉,?!壁w本山說:“還有一個比這個更痛苦的呢,是人活著錢卻沒了,?!睆念^至尾沒有離開一個“錢”字。
趙本山說:“今年農(nóng)民豐收了,,不差錢,有的是錢”,,他口口聲聲說“不差錢”,,但又舍不得花錢,甚至自帶蒜頭,、野雞做菜,,能省就省一些錢,顯得十分“小氣”,,這種崇尚節(jié)儉,、反對鋪張的品格,有啥不好,?他對于“錢”的理解并不“出格”,,“錢”(物質(zhì))是生活的基礎?!叭巳绻痪邆浔匦璧臈l件,,他簡直沒法生活,更說不上優(yōu)良的生活,?!保▉喞锸慷嗟隆墩螌W》》)正所謂“一錢逼死英雄漢”。沒有錢,,沒有了生活的來源,,你說痛苦不痛苦?在這里,,趙本山確實說了大家都會說的大實話,。
小沈陽收一百元小費實屬正常,,并非他受賄貪財,可他后來又說“錢乃身外之物”,,正是在前后言行的自相矛盾中,,他那可愛、質(zhì)樸,、幽默的性格特征才鮮明地凸顯了出來,。至于說他收了錢之后就是滿嘴的假話,看不出還有什么人品,。我看恰恰相反,。按理說,他捧了老板的碗,,就得為老板干,,但只因他早已看透了大吃大喝、鋪張浪費的不正之風,,看透了老板唯利是圖的本性,,所以當他一看到“窮老漢”想省錢請客,便想方設法幫他一把,。這種助人為樂的品格不是值得提倡么,?這不是對那種大吃大喝的惡俗文化是一種有力的譏諷和鞭撻么?其實,,對那些大老板來說,,少做一筆買賣,不過是區(qū)區(qū)小事,,(“出賣老板”之說何從談起,?)能成全農(nóng)民一樁心愿,卻是件大事,。再說,,如果小沈陽不善意“說謊”,這個小品還有什么包袱和笑料可言,,還能演得下去么,?
早在1929年,魯迅先生在《文藝與批評,。譯附記》一文中指出:“必須更有真切的批評,,這才是真的新文藝和新批評的產(chǎn)生的希望?!?/p>
真切的批評,,就要實事求是,顧及全劇,并且顧及作者的主人,,以及他所處的社會狀態(tài),,而不能抓住一點,不及其余,,這才較為確鑿和客觀,。既然劇作者強調(diào)該劇取材于所見所歷的“現(xiàn)實生活”,為何偏要說該小品“沒有任何生活依據(jù)”,?至于抓住小沈陽和趙本山關于“錢”的一問一答,,就武斷地說它“表現(xiàn)了中國人丑陋無比的財富觀”,這簡直是空穴來風,,無限上綱,!小沈陽說:“錢乃身外之物”,何錯之有,?趙本山說了沒錢的痛苦,,有啥不對?一談到錢便“丑陋無比”,,那么,,熱衷談論“脫貧致富”,豈不更是離經(jīng)叛道,?
真切的批評,,必須以理服人,有好說好,,有壞說壞,才于作者有益,,才有利于文學藝術的健康發(fā)展,。孩子洗過澡,只能倒掉臟水,,如果連小孩也一起倒掉,,豈不荒唐至極!該劇確實存在著一個“道德指向問題”,,為了一夜成名可以不擇手段,,可以下跪巴結(jié),但正是有了這種“指向”,,才使這個小品能有力地擊中了時弊,,具有極大的現(xiàn)實批判力。
真切的批評,,就要擺脫文壇是非和人事的羈絆,,各抒己見,百家爭鳴,,做到真誠和說真話,。當然,,文藝批評有各種的表述方式,但不管是那種式樣,,都要堅持從實際出發(fā),,考慮到民眾的接受可能與接受樂趣。否則,,就容易陷入不切實際或虛無主義的泥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