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藝名人是否在乎“滿意榜”》,這是我年初寫的一篇評論的題目,,文中有這樣一段文字:“我真的希望‘中國演藝名人公眾形象滿意度調查’,,不要只是成為媒體關注的娛樂新聞,如果上榜的700位演藝名人并不在乎這個‘滿意度調查’,,這就失去了舉辦華鼎獎的真正意義”,。
“華鼎獎”前晚已經(jīng)揭曉,百余位演藝明星的盛裝出席,,以及張藝謀,、宋祖英、唐國強,、崔永元,、白巖松等獲得各項“華鼎獎”的演藝界名人的到場,,“華鼎獎”頒獎禮上星光燦爛,,這一盛況足以證明演藝名人很在乎“滿意榜”,獲獎者手捧“華鼎獎”,,更是激動萬分,,因為這是來自“老百姓的夸獎”。雁過留聲,,人過留名,。“士雖有學,,而行為本焉”,。品行是做人之根本。作為精神產(chǎn)品的塑造者,,演藝名人要有藝術追求,,更要有藝德要求。
這份滿意度調查歷時三個多月,,通過街頭攔截,、網(wǎng)絡投票和平面問卷的形式在道德修養(yǎng)、專業(yè)素養(yǎng),、公益行為,、社會影響、商業(yè)價值五個方面,,對700名演藝名人進行了比較全面的調查,。舉辦“滿意度”調查,對改變娛樂圈的不良風氣是有積極意義的,。
2008“華鼎獎”演藝名人評選正式宣告啟動時,,作出一個決定,,“不到場不給獎”,此舉的出發(fā)點,,是真正把藝人愛說的“金杯銀杯不如觀眾的口碑,,這獎那獎不如大家的夸獎”的真正涵義落到實處。像張藝謀和宋祖英這樣業(yè)務繁忙又很少在各種頒獎活動中露臉的演藝界名人的出席,,我們能夠感受到這個獎杯在演藝名人心中的地位和分量,。尤為感人的是在“奧運會開幕式”彩排中不慎重度摔傷的舞蹈演員劉巖的出場,更是引發(fā)了全場觀眾的熱烈的掌聲,。安排張藝謀和宋祖英為劉巖頒獎,,這是一種榮譽。正如張藝謀所說:“你是我心中最深沉的痛,,你是我心中真正的英雄,!”
對于“演藝名人滿意榜”,娛樂媒體都給予充分的報道,,體現(xiàn)了具有引導力的價值取向?,F(xiàn)在的問題是,除了獲獎者的“在乎”,,演藝圈還有更多的名人是否也“在乎”這份榜單呢,?如果,演藝名人真正很在乎“老百姓的口碑”,,并在實際行動上加以體現(xiàn),,演藝圈就會少一點負面新聞,多一點正面新聞,。
吳為忠(特約評論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