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和服母女被驅趕事件已經(jīng)過去幾天了,,但爭議卻愈演愈烈,。我首先想到的是:為何驅趕她們的人,認為自己有這樣的權力,?這是在一個公共場合,,嚴格來說,是在武漢大學的物業(yè)里面,,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是由武漢大學這個“業(yè)主”來決定的,。
比如今年全國兩會時我去清華大學采訪,,保安告知,不能在食堂門口拍攝,,同事覺得不合理,,我倒覺得,既然自己沒有提前申請,,也沒有拿到許可證,,不被允許是很正常的事。
如果武大明文規(guī)定櫻園內(nèi)不可以穿和服,,那對母女的行為就違規(guī)了,但即便這樣,,個人也是沒有權力去驅逐她們的,,應該是向管理方舉報和投訴,讓管理人員來處理,。誰說以正義的名義,,個人就可以有權“行私刑”?就好像以前在上海弄堂里,,有聯(lián)防隊經(jīng)常去抓在家賭博的人,,那個時候覺得理所當然,現(xiàn)在想想:他們有執(zhí)法權嗎,?如果有,,誰賦予他們執(zhí)法權,?還有,驅趕她們的人,,是不是在無意識地欺負弱者,?驅趕者肯定覺得自己是在做正確的事情,但為何不用一種尊重別人的方式來表達,,而是指責和審判式的,?為何這些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學子,他們基本的對他人的尊重,、基本的教養(yǎng)和禮貌,,一點都看不見了?盡管這件事大家討論得很熱鬧,,但我堅信這只是一個個別事件,,輿論爭議會把一個個案無限放大的。這就好比最近上市的《中國不高興》一書,,書的策劃者稱它是“1996年出版的《中國可以說不》的升級版”,,該書對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提出嚴厲批評。
網(wǎng)上為此爭論得死去活來,,最高興的卻是出版社,。
出版那天,該書一個作者告訴我:這是一種(炒作)手法,,出版針鋒相對觀點的書,,然后打來打去……其實,我們這個社會的包容度比輿論爭議中展現(xiàn)的要大,,對如何才是愛國的理解也更多元和理智,,不然的話,武大的櫻花園,,早就在之前的爭論聲中消失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