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聯(lián)合報》今天發(fā)表社論文章說,蔡英文說扁案“無可避免具有政治意涵”,呼吁馬英九慎重處理,,勿使成為社會對立的引爆點,應考慮包括“特赦”在內(nèi)的各種可能性,。
扁家弊案確實鬧得社會沸騰,從街坊主婦,,到政論節(jié)目名嘴,,人人有話要說,個個自有觀點,。不過,,正是馬英九和蔡英文這兩人,看扁案,、談扁案的“言論自由”尺度,比起他人來,,應是比較“不自由”一點,;他們因職務角色所在,既涉及國家體制,,也代表了政黨立場,,以致少有“個人發(fā)言”的余地。
馬英九如今看扁案,,不管是從法律判斷的角度,,或從社會影響力的角度,他怎會沒有感想,?但他對此案封口,,就算開口,說的也是“尊重司法”,、“對個案不評論”,,擺明了以“不可說”來表態(tài)。
馬英九對扁案“不可說”的態(tài)度,,其實惹惱了不少藍營基本支持者,。從阿扁要被押還是不押的紛擾那時開始,,多少人質(zhì)疑馬英九怎么不“說句話”,畢竟這是一個掠奪了國家資源和社會正義的大案子,。但馬英九作為“國家元首”,,為體制的緣故,不能介入司法,、“指點”司法,;且為了不加劇藍綠對立,即使有“個人的感想”,,亦不可說出口,。
馬英九的自我克制,正是因為:如果“總統(tǒng)”的手伸進扁案,,或言語表現(xiàn)出意圖影響扁案,,則在野黨對于“政治干預司法”的指控就正式成立了。這是馬英九站在“總統(tǒng)高度”,,必須堅持的分際,。
看起來站在反面的一個現(xiàn)象是:蔡英文認為馬英九在“總統(tǒng)高度”應做的事,卻是在扁案審判程序初始進行之際,,就希望他運用“元首權(quán)力”對扁“特赦”,,且似乎有點呼吁馬藉此為社會“止爭息訟”的用意。
蔡英文這個呼吁本身,,其實建立在一個很諷刺的基調(diào)上,,即民進黨包括蔡英文本人在內(nèi),恐怕在司法判決定罪之前,,已先“認知”了陳水扁是有罪的這個事實,。也因此,扁辦對蔡主席的“特赦”呼吁,,首先就表示了不領情,。不但藍營立委譏扁并未“悔改”,連林濁水都說,,“特赦”扁的前提不存在,,因他根本未認罪。
從特偵組的起訴書到越來越多的證人供述,,在可謂“人皆知扁有罪”(包括民進黨不情愿的默認)情況下,,陳水扁至今堅持不認罪,對民進黨本身產(chǎn)生的沖擊不言可喻,。一方面是民進黨內(nèi)少數(shù)人仍可繼續(xù)消費扁,,例如蔡啟芳的“圣戰(zhàn)說”,高雄市議員鄭新助爆料的“捐黨內(nèi)同志十億說”等等,,打著“扁旗”的人各有各的算盤,。而另一方面,,陳水扁之消費民進黨,更重要是消費蔡英文的效果,,也始終維持著加溫,。
這樣的情勢下,蔡英文站在民進黨主席的“高度”,,應有的作為是什么,?蔡英文總不會要跟著“圣戰(zhàn)說”起舞,總不會相信“圣戰(zhàn)說”就表征了“扁案是社會對立的引爆點”吧,?至今堅信阿扁無罪者,,就算在民進黨內(nèi),恐怕比率已是微乎其微,。扁案若對社會對立仍有引爆作用,,唯一的可能性是因為阿扁仍在運作挾持民進黨,繼續(xù)分裂臺灣社會,。站在現(xiàn)任黨主席高度的蔡英文,,為了民進黨在臺灣政黨政治發(fā)展的前途,是要選擇協(xié)助“阿扁挾持民進黨”,,還是要協(xié)助“民進黨脫離阿扁挾持”,?
蔡英文說扁案“無可避免具有政治意涵”,這句話是正確的,。但這句話的正確詮釋,,不在于“所以馬英九應插手扁案”,而在于“所以民進黨應為扁案的政治效應負責”,。
扁案最終會有一個收場,。從司法的角度而言,應“收拾”扁案的,,不是馬英九的“特赦”,而是法院的公正審判,。從政治的角度而言,,應“收拾”扁案的,不是由“總統(tǒng)”出手去止爭息訟,,而是由至今受扁攪和不已的民進黨去向社會表態(tài),;至于表什么態(tài),這將是對民進黨未來選擇的重大考驗,。例如,,蔡英文是否公開主張“若民進黨再執(zhí)政,就宣布‘特赦'扁”,?
站在“總統(tǒng)高度”及“民進黨主席高度”,,面對扁案,,馬英九和蔡英文各自應知所作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