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越來越像行政單位而非獨立的教學科研機構(gòu),!”昨日,,在全國政協(xié)十一屆二次會議第三次全會上,16位政協(xié)委員做了主題發(fā)言,,痛批大學衙門化,。(3月9日《新快報》)
政府對高校過度的行政干預,并不自今日始,。幾十年來,,我們習慣了以官階高低看待任何機構(gòu),無論官方的還是民間的,,高校自然不例外,。規(guī)定各高校不同的行政級別,就是這種慣性思維使然,。某校部級,,某校副部級,某校正廳級,,于是,,各種有高校校長出席的會議,參與的校長在人們的眼里,,不再是教學科研機構(gòu)的領頭人,,而是大大小小的一批官員。官階高,,架子當然足,,來頭當然大,儼然是官階相對較低的校長的領袖,。李煒光先生在《尋找大學校長》一文中寫道:“今天的中國,,沒有大學校長,只有大學官長,?!闭\哉斯言!
高校衙門化,,嚴重地擠壓了平等自由的學術論辯空間,。在官場,講究的是服從,,下級服從上級,,行政系統(tǒng)才可能有效運轉(zhuǎn);在高校,,追求的是自由平等的獨立思考,。兩者方枘圓鑿,,無法混一。高校既然衙門化,,學校處于以官階高低論尊卑的嚴密的行政體系之下,,那么,教學科研人員本該自由平等的學術論爭首先就成了權力大小的較量,,職銜高的,,說話分量就足,而作為一校之長的校長,,先天地具備了衡定一切是非的權力,。這和自由平等的學術精神背道而馳。
政府在給了高校的行政級別的前提下,,派遣相應官階的官員充當高校的行政負責人,,也就名正言順。某校部級,,某校副部級,,某校正廳級,其負責人即校長當然也就是部長,,副部長,,廳長。當高校排行以行政級別為標志,,而忽略其教學質(zhì)量,,學術成就,中國的高等教育,,憑什么和先進的西方國家爭雄長,?
現(xiàn)代公民意識的核心是努力掙脫奴隸意識,培植壯大平等思想,。而高校就是培養(yǎng)現(xiàn)代公民意識的最佳溫床,。在這里,是不應該強化尊卑有序的權力意識的,。
世界通例,,大學校長不能由官員兼任,民國時期也有類似規(guī)定,。從前,,西南聯(lián)大將要北上的時候,北京大學校長蔣夢麟被任命為行政院秘書長,,傅斯年馬上指出,,蔣須立即辭去北大校長職務。1940年代后期,,胡適任北大校長,,國民政府先后請他做考試院長,,兼職國府委員,他堅辭,。他說:“依據(jù)大學組織法,,我決不能自己解釋國府委員不是官而不辭北大校長”。
1919年6月15日,,因為政府的行政權力對北大的過度干涉,蔡元培憤而辭去北大校長,,他在《不愿再任北京大學校長的宣言》中斬釘切鐵地說:“我絕對不能再作不自由的大學校長,。”為什么呢,?他發(fā)揮道:“思想自由,,是世界大學的通例”,容不得強權干涉,。
前事不忘,,后事之師。取消高校行政級別,,淡化高校的權力意識,,還高校充足的自由民主的學術空間,是培養(yǎng)平等意識,,塑造現(xiàn)代公民的必由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