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應該關注的是代表委員是否說了真話,,而不是他們是否說了我們愿聽的話,。如果他們說了真話,哪怕是些很不入耳的真話,,也應該鼓勵他們,,讓他們說下去。代表委員都是中國的精英,,他們有責任,,也有能力和條件實踐說真話的政治文化,成為全體國民的表率,。
這兩天,,兩會上一些代表委員的“雷”人言論,引起了媒體和公眾的廣泛關注,,比如醫(yī)藥衛(wèi)生界委員關于“看病不算難,,也不算貴”的言論,還有關于恢復繁體字的言論,,被媒體批評為替自己的利益集團說話,、濫用政治資源等等。
我倒覺得,,更應該關注的是代表委員是否說了真話,,而不是他們是否說了我們愿聽的話。如果他們說了真話,,哪怕是些很不入耳的真話,,也應該鼓勵他們,讓他們說下去,。
道理很簡單,,代表委員們來自不同的利益群體,代表不同群體的利益發(fā)言,,是很正常的事情,。在市場經(jīng)濟條件下,社會的利益分化已表現(xiàn)在很多層面,,我們每個人和每個社會群體的價值標準,,其實都難以擺脫庸常的利益分配,,在這種情況下,對不符合自己利益訴求的言論,,有必要理性地對待,。我們遺憾的不應該是出了“雷”人言論,而應該是面對“看病不算難”的言論,,那些能代表普通百姓利益的代表委員們,為什么不發(fā)表針鋒相對的意見呢,?當然,,一般性地談論看病難看病貴的代表委員肯定是有的,但針對上述“雷”人言論的發(fā)言還沒聽到,。沒有這種針對性,,只能算是對社會發(fā)言,算不上兩會上的爭論,?;诓煌姹尘暗臓幷撋踔赁q論,應該是兩會的常態(tài),。與其特別計較某個代表委員的言論,,倒不如鼓勵代表委員都去說真話。
其實,,寬松寬容的輿論氛圍,,有助于代表委員們放松心態(tài),把最真實的想法說出來,。如果他們面對的是比較緊張的輿論環(huán)境,,如果他們發(fā)言后經(jīng)常面臨輿論“炮轟”,甚至是更為嚴厲的道德審判,,那么代表委員們再說真話時就會感到無形的壓力,,甚至可能產(chǎn)生畏懼感。兩會上如果因此少了說真話的聲音,,那實在是令人痛心的事,。作為一個關心兩會的普通公民,我寧愿聽代表特定利益群體發(fā)言的“雷”人聲音,,也不愿意看到那種正襟危坐地說大話套話空話的鏡頭,。
我注意到,有一家媒體批評“雷”人言論時說,,那些認為“看病不算難,,也不算貴”的人,只想到自己的行業(yè)利益,,沒考慮老百姓的心聲,,沒有起碼的大局意識,,等等。這樣說雖有道理,,但反過來想,,作為代表委員,說真話難道不正是有大局意識的表現(xiàn)嗎,?如果顧忌太多,,害怕自己的言論“雷”了人、害怕被“炮轟”而不敢說真話,,或者根本不愿說真話,,而是滿嘴四平八穩(wěn)的、永遠正確的政治抒情語言,,那就算有大局意識了嗎,?
代表委員是兩會的主體,兩會的質(zhì)量和效率,,最終取決于代表委員是否敢于說真話,、善于說真話和愿意說真話。說真話,,應該成為中國政治文化的核心價值之一,。代表委員都是中國的精英,他們有責任,,也有能力和條件實踐說真話的政治文化,,成為全體國民的表率。
評判代表委員言論的首要標準,,應該看是否說了真話,。只要說真話,“雷”人也不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