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千秋老師的事跡就催人淚下,。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發(fā)生時,,四川省德陽市東汽中學的譚千秋老師正在給學生們上課,教學樓坍塌的瞬間,,譚老師張開雙臂,,將4個學生死死地護在身下,4個學生得救了,,他卻不幸遇難,,獻出了51歲的生命。(5月17日《長沙晚報》)
人們在被老師們的英雄壯舉感動的同時,,也提出了質疑,,為什么地震中死傷的學生特別多?倒塌的教學樓特別多,?針對這些質疑,,教育部的發(fā)言人王旭明在5月15日的新聞發(fā)布會上解釋說,這次汶川地震發(fā)生在下午2點28分,,正是學生集中上課的時間,,所以,造成老師,、學生傷亡比較集中,。(5月16日《新京報》)而抗震工程專家、中科院院士周錫元說,,學校在抗震方面存在幾個先天缺陷:一是教室房間大,,容易倒塌;二是教學需要良好的光線,,采光使用大面積的窗戶設計,,相應地使得墻的面積大大縮減;三是一般教學樓都采用單面,、外廊的走廊設計,,抗震能力相對較弱,。(5月17日科學網)
人們質疑教學樓倒塌比例高,其實是在問教學樓是否存在“豆腐渣”現象,??蛇@個問題,無論是教育部的發(fā)言人還是工程專家,,都不愿意提及,。相反,他們似乎都想告訴人們,,地震造成師生大量傷亡是必然的,。
這就有點讓人搞不懂,難道沒有“豆腐渣”,,教學樓大面積倒塌就正常么,?既然知道教學樓抗震能力差,那當初設計和建設時,,為什么不提高教學樓的抗震標準,?如果讓教學樓更加抗震,不但地震來時,,教學樓不會倒塌,,師生們不會有性命之虞,而且還可以成為災民們的避難地,。就比如這次地震,,如果教學樓不倒塌,相當多的災民就不用露天安置了,,完全可以臨時住到教學樓中,。
我們常說“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窮不能窮教育”,,可對照地震慘烈現場,我們發(fā)現,,原來師生們一直處于高危環(huán)境中,,只要有地震,只要地震造成房屋倒塌,,教學樓必先倒塌,,師生們必先受害。
不知道英雄老師們的事跡,,這次能否警醒人們,,以后建設教學樓要提高抗震標準,讓教學樓堅固于其它建筑,,讓師生們多些安全感,。(張鐵鷹)
(責編:李艷)
- 相關新聞
|
①凡本網注明來源為福建日報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視頻,,版權屬福建日報網所有,任何未經本網協(xié)議授權的非新聞性質網站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fā)表。已經被本網協(xié)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福建日報網,違者本網保留依法追究責任的權利,。
②本網未注明來源福建日報網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來源:福建日報網”,,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文章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lián)系,。
③ 如本網轉載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與福建日報網聯(lián)系,,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