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彭貴順在家門口打電話,幾年前,電信來為他們村裝了兩部無繩電話,但電卻遲遲沒有通,。
幾年前,彭金生為了照顧在縣城讀書的孩子搬出了山村,結果半年后他家的房子就塌了,剩下幾塊筑墻的石頭,。
廣東博羅縣白花徑村自從1983年村里的發(fā)電機壞掉后,就再也沒有來過電,,村民一直靠點油燈度日,。由于多年沒電,,這個鼎盛時期曾有100多人的村莊,,大部分人已外出打工,只殘留著7座土坯房,,4戶人家:3對夫婦,、2名老人和1名精神病患者(見2008年4月22日浙江在線)。廣東這個以地處改革開放前沿,、經濟飛速發(fā)展聞名的省份,,至今還有這樣的村莊,不能不令人震驚,。而當我們了解斷電原因之后,,也許更會感到震驚。
白花徑村在一個山坳里,,四周是蒼翠的青山,。一條溪水從村莊后的山上流下,有耕地1000多畝,。1983年,,村里有一臺發(fā)電機,損壞后因為沒錢維修,,村民們只好靠點油燈度日,。然而,白花徑村距博羅縣城僅16公里,距最近一個有電村莊天上元村不過3.5公里,,出了山就是廣汕公路和工業(yè)區(qū),。那么,為什么會斷電25年之久呢,?關鍵是鎮(zhèn)政府,、林場在該村的隸屬關系上踢皮球。林業(yè)局說,,林場只管種樹,、伐樹,白花徑村的行政管理,、村民戶口,、計劃生育,以前的農業(yè)稅等都由羅陽鎮(zhèn)管理,、收取,,應該對白花徑村的用電、道路,、上學等問題負責,;羅陽鎮(zhèn)政府則認為,林業(yè)局把白花徑村的山林劃走了,,利益全得,,卻不愿意負責,林業(yè)局應該出錢把白花徑村的電,、路等搞好,。
就解決白花徑村通電的問題,該村村民2001年集體打報告到博羅縣政府,,但渺無音訊,。2006年再次打報告,還是泥牛入海無消息,??h供電局也曾作過預算,總安裝費用不過28萬元,,而且供電局表示可以補貼材料費用,,先把電拉起來,但拉電要占用山林,、征地,,需要政府部門配合。從這件事的整個過程看,,鎮(zhèn)政府,、林場相互踢皮球緣于事出有因,,但縣政府為什么無所作為呢?且不說村民集體打給縣政府的報告石沉大海,,也不說區(qū)區(qū)28萬元縣財政完全可以出得起,,僅就對這一本不算難的問題,縣政府和縣領導完全應該將相關部門召集在一起開個協(xié)調會,,把經費,、占用山林、征地等問題解決好,,讓白花徑村盡快通上電,。當然把主要精力用在經濟發(fā)展上并沒有錯,但決不能對關乎民生的問題留死角,。否則,,即便不能說執(zhí)政為民成了口號,至少是不到位的,。
健全政府職責體系,,全面正確地履行政府職能,努力建設服務型政府,,是加快轉變政府職能,,也是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核心。從這一點出發(fā),,我們不僅希望博羅縣政府能夠把白花徑村通電的問題納入議程盡快予以解決,,也希望各級政府引以為戒,不能村民在現(xiàn)代化的今天繼續(xù)點油燈了,。(侯文學)
(責編:李艷)
![]() ![]() |
- 相關新聞
|
①凡本網注明來源為福建日報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視頻,,版權屬福建日報網所有,任何未經本網協(xié)議授權的非新聞性質網站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fā)表。已經被本網協(xié)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福建日報網,違者本網保留依法追究責任的權利,。
②本網未注明來源福建日報網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來源:福建日報網”,,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文章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lián)系,。
③ 如本網轉載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與福建日報網聯(lián)系,,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