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3·15”前后,省,、市消保部門都會公布一份消費維權的典型案例報告,。按照慣例,案例中所涉及的企業(yè)名稱總會被隱去,,換之以“某”代替,。然而今年,四川省消委11日公布的十件案例中有五家企業(yè)被點名,。今年成都市消協(xié)在公布十大典型案例時,,也盡量不用“某”代替。(見3月12日《成都商報》)
我們被假冒偽劣產品坑害的太多太苦啦,,無論進商場還是去菜場,陷阱無處不在,,稍不留意,,即鉆進了商家設計的圈套,老百姓左盼右盼,,巴不得“3·15”早日到來,,恨不能天天都是“3·15”,因為只有這一天,,消費者才真正揚眉吐氣,,可見,老百姓渴望有主管部門為自己撐腰與維權,。
可我們也不得不發(fā)出這樣的感嘆,,有關部門在維護消費者權益時,,總是雷聲大雨點小,要么象征性地走走過場,,要么心慈手軟,,半途而廢,使得打假演變成了假打,。今天假冒偽劣商品銷聲匿跡了,,明天又卷土重來,抑或改頭換面,,魚目混珠,,老百姓防不勝防,苦不堪言,。
令人欣慰的是,,四川省消協(xié)發(fā)出與眾不同的聲音,在今年曝光企業(yè)時將不再以“某某”代替,,這是一件很爽的事情,,是啊,長期以來,,人們似乎習慣了被忽悠,,由于曝光不徹底,一些不良商家蠢蠢欲動,,膽大包天,,見利忘義,致使市場秩序被打亂了,。更可怕的是,,老百姓信心指數的迅速下降,使得眾多誠信企業(yè),、商家深受其害,,無辜受到連累。
以實名替代“某某”,,是鞭撻丑惡現象的正義之舉,,只有觸及到了造假者的痛處,消費者才能買上滿意的商品,,吃上放心的食品,。據悉,在四川省消委公布的十件案例中已有五家企業(yè)被點名,,這是個良好的開端,,但愿各地都能以此為榜樣,打假不留情,,給消費者一個公平與公道,。(李忠卿)
【聲明】凡注明 “西岸時評”來源之作品,, 未經福建東南新聞網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未經許可,,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轉載,;經許可后轉載務必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責編:李艷)
![]() ![]() |
- 相關新聞
|
①凡本網注明來源為福建日報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視頻,版權屬福建日報網所有,,任何未經本網協(xié)議授權的非新聞性質網站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fā)表,。已經被本網協(xié)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福建日報網,,違者本網保留依法追究責任的權利,。
②本網未注明來源福建日報網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來源:福建日報網”,,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文章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 如本網轉載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與福建日報網聯系,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