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大學校長許智宏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北大打算修訂師德條例,,對教師行為進行規(guī)范,,不提倡網上臆造事實抨擊他人以及網上謾罵等,。 (2008年03月09日 新京報)
我國古代許多文人學者非常推崇一種人格傾向,,就是儒者風范。所謂儒,,實際就是溫文儒雅,,謙恭禮讓。教授作為知識分子的典型代表,,不僅要傳道授業(yè)解惑,,還要身體力行為人處世的道理,彰顯儒者風范?,F在我們正處于一個物質富裕,、價值多元的社會,教育也在與時俱進,,但公眾對教授的期待并沒有變,。以謙謙君子的標準來要求大學教授,并不過分,。
在市場經濟大潮的沖擊下,,許多人包括一些教授在內,在物欲的驅使下變得功利和浮躁,,不再重視自身的修養(yǎng),,不道德、不文明的行為紛至沓來,。近期發(fā)生的網上謾罵等事件,,都可以從道德滑坡那里找到問題的根源。令人振奮的是北大發(fā)現了這一問題,,并帶頭立規(guī),,不僅可敬,而且可學,,樹立了榜樣,,弘揚了正氣。
教授不是單純的知識化身,,而是知識與道德的和諧統(tǒng)一,。近期幾位教授對與自己發(fā)生沖突的對方不是進行耐心地說理,而是采取粗暴的方式對待,,在社會上造成了惡劣的影響,。不僅給當事者身心造成了一定的傷害,而且也給整個教授群體帶來了極壞的影響,。在一般民眾的心目中,,教授文化程度高、素質高,、涵養(yǎng)高,,但這幾位教授的所作所為給大眾的心理帶來的是顛覆性的影響,,一個本來高大完美的群體形象消失了。
漢代董仲舒曾經說過:"善為師者,,既美其道,,又慎其行"。在日新月異的現代教育中,,教授不僅需要品德,、知識和技能,更需要教育的智慧,。只有教育本身有智慧,,才能夠培養(yǎng)出有智慧的人。面對學術批評或課堂突發(fā)事件,,教授怒不可遏,義憤填膺,,這本無可厚非,但開口謾罵或動手推搡,,就不是一個文人所為了,。一個真正的儒者面對這樣的局面,則會運用自己足夠的機智"化險為夷",。
教授不僅要掌握靈活的教學方法,,把知識化繁為簡,化難為易,,化抽象為具體,,也要尊重他人價值觀的自我選擇,迅速,、恰當地處理突發(fā)性事件,,而不是為了所謂的尊嚴失態(tài)。如果允許教授破口大罵,、斯文掃地,那么值得反思的就不僅是教授本身而是我們整個社會的文明素養(yǎng)了,。北大率先修訂師德條例,,規(guī)范教師言行,這是好事,。我們的大學教授不僅要在學術上有所造詣,更要在為人上成為社會大眾的楷模,,只有真正做到了這些,,我們的大學才會真正成為人人向往的象牙塔,也才會使我們的教授真正成為可親,、可敬,、可信、可學的大儒者,。(蔡正兵)
【聲明】凡注明 “西岸時評”來源之作品,, 未經福建東南新聞網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未經許可,,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轉載,;經許可后轉載務必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責編:李艷)
- 相關新聞
|
①凡本網注明來源為福建日報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視頻,版權屬福建日報網所有,,任何未經本網協議授權的非新聞性質網站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fā)表,。已經被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福建日報網,,違者本網保留依法追究責任的權利,。
②本網未注明來源福建日報網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來源:福建日報網”,,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文章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 如本網轉載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與福建日報網聯系,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