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07年12月24日,,上海市發(fā)布《貫徹國務院關于解決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若干意見的實施意見》稱,上海市房地,、發(fā)展改革,、公安等部門,將研究制訂以居住證制度為核心的來滬人員購房政策,,合理引導跨地區(qū)購房,。此舉引發(fā)了不少爭論……
正方:不應誤讀居住證購房政策
應當說,上海以居住證作為來滬人員購房憑證的政策,,有助于調整房產市場的供求關系,。據統(tǒng)計,2007年1-11月上海共成交一,、二手商品住宅(其中一手剔除動遷配套房)36.71萬套,,其中外資僅購買0.65萬套,占總數的1.76%,,而外地人購買了6.12萬套,,占總數的16.66%??梢?,外地人是上海房產市場中有競爭力的購房主體,他們的購買力量足以對供求關系產生根本性影響,。如果,,不用長住的他們可以退出購房的隊伍,無疑可以有效調整上海的房地產市場,,并可能導致房價在供求關系緩解的趨勢中回歸正常,。
有人會發(fā)出異議,認為以居住證作購買的通行證涉嫌歧視,。這樣的判斷在一定程度上誤讀了居住證的含義,。在現實生活中,人們之所以對居住證充滿偏見,,原因在于居住證被片面地利用———管理者只是把居住證看成是收費的道具和方便管理的證件,,而忽視了證件持有者應享有的權利平等和利益訴求,。如果,居住證的服務功能能夠被最大化挖掘,,居住證本身則無關歧視,。 >>>詳細
反方:中國公民有權在中國任何城市購房安家
假若不是地域歧視和排外思想的話,這種結論顯然存在缺乏科學支撐,、內在邏輯牽強和推理判斷失誤的缺陷,。且不說11個月的數據說明不了問題,有意剔除動遷配套房數字而人為加大“外地人購房”比重,,就不是實事求是,、科學嚴謹的態(tài)度。退一步說,,上海作為國際大都市,,擁有上千萬的流動人口,外地人買房僅占“16.66%”比重,,實在算不得多高,。
房地產作為一個產業(yè),必須按照市場經濟規(guī)律來操作,,政府除了在政策面把握好之外,,精力放在廉租房和經濟適用房建設方面,就抓住了解決住房問題的“牛鼻子”,。這就是所謂的“市場的歸市場,,政府的歸政府”。此外,,國外發(fā)達城市實踐證明,,廉租房與市場房價呈反比關系,廉租房的供應每增加5%,,就會迫使房價下降3%-4%,。
即使撇開房價不談,一個具有民主,、自由思想的現代文明城市,,也不能夠狹隘到用“居住證”來限制外來人口買房的地步。 >>>詳細
(責編:李艷)
![]() ![]() |
- 相關新聞
|
①凡本網注明來源為福建日報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視頻,版權屬福建日報網所有,,任何未經本網協議授權的非新聞性質網站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fā)表。已經被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福建日報網,違者本網保留依法追究責任的權利,。
②本網未注明來源福建日報網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來源:福建日報網”,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文章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 如本網轉載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與福建日報網聯系,,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