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家訓的特點 數(shù)量增多形式多樣
zs-bk.com?2012-01-05 10:56? 馬泓波?來源:《光明日報》 我來說兩句
3、注重家庭教育,。宋代注重道德教育,,倡導父慈、子孝,、兄友,、弟悌、夫正、婦順,,即通過對家庭生活成員的言行舉止的規(guī)范,,將儒家思想貫徹其中。這些內容在司馬光的《家范》,、《涑水家儀》和陸九韶《居家正本》中尤多,。除了道德教育外,宋人還重視參加科舉考試以入仕的教育及其他知識教育,,以提高子孫的素質,。宋人家訓中也涉及許多教育原則,其中教育貴早,、寬嚴相濟這兩點對今天來說仍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教育是家訓的內核,對于維持家族發(fā)展有著重要的意義,。袁采對于近世家族興衰與子孫賢良與否之間的密切關系有很深刻的認識,。他認為家業(yè)的興旺與衰亡自有其定理,關鍵看子孫如何:“同居父兄子弟,,善惡賢否相半,,若頑狠刻薄不惜家業(yè)之人先死,則其家興盛未易量也,;若慈善長厚勤謹之人先死,,則其家不可救矣?!睂ψ訉O的教育重視與否,,關乎家庭的興旺發(fā)展。以鄱陽洪氏家族為例,,鄱陽洪氏是宋代當?shù)匾粋€大族,,從洪士良農、商并重發(fā)家開始,,到富而重教培養(yǎng)出孫子洪彥升這個進士,,走出了一條由山村農戶向官紳人家轉變的道路。在洪彥升的影響下,,其后洪皓,、洪適、洪遵,、洪邁等都登高第,,名赫一時,都有名著傳世,。然而此后之輩皆荒廢學業(yè),不學無術,而且驕奢淫逸,,其家中再也沒有一人進入士紳階層,,也沒有在學術上取得成就,家道逐漸走向衰落,。 不重教育,、科舉之家,即使曾經(jīng)一度顯赫,,但最終也會銷聲匿跡,。如河中永樂姚氏家族,自唐姚棲云開始一直同居共財,,曾被朝廷旌表,,而且賜其鄉(xiāng)為“孝悌”,社為“節(jié)義”,,里為“敬愛”之名,。仁宗時已有7代,哲宗時成書的《澠水燕談錄》對此還有記載,,從仁宗時旌表到當時“今又五十年,,而其家孝友如故”(王辟之《澠水燕談錄》卷4)。但政和年間姚氏全家一人不存,,已無后人,。姚氏消亡的原因可能有很多,但不重視教育是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姚家“世為農,,無為學者”,所以家不甚富,,子孫躬事農桑,,僅給衣食(《宋史》卷456《姚宗明傳》)。因為沒人考科舉,、做官,,社交圈、婚姻圈都很小,,多限于當?shù)?,所以不能跟上社會變化的步伐,缺乏抵御外界變化的能力,,也就擺脫不了在競爭社會中被淘汰的悲劇,。這是不教子的一個反例。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