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讀到了《人民論壇》雜志(六月上)的一篇文章《袁世凱靠什么在晚清政壇崛起》,,感觸頗多,。隨著辛亥革命100周年紀念日益升溫,關于袁世凱是否對辛亥革命有貢獻的問題再次成為人們的議題,。
有人說,,明明袁世凱是在推翻滿清政權中起到了決定性作用的功臣,,為什么反被稱為“竊國大盜”?明明武昌起義爆發(fā)的時候孫中山還在美國,匆匆趕回來之后,,就被推選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tǒng),,此后歷史教科書卻說是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專制制度,這是為什么呢?
一般來說,,政治人物是不可以犯錯誤的,,一件壞事足以一筆勾銷一百件好事,,而且基本上不會得到原諒。盡管袁世凱是晚清維新派的重要代表,,他在推動中國政治,、軍事、司法,、經濟,、社會管理、教育等領域的現代化方面作出了許多貢獻;僅就辛亥革命而言,,如果說推翻君主專制制度是其成功標志的話,,那么袁世凱的功勞是誰也比不上的。但是,,袁世凱稱帝了,,表明他的骨子里還存在著傳統(tǒng)帝王思想,這是不可原諒的,,由此他就被貼上了“壞人”的標簽而一無是處,。
其實,如果說辛亥革命帶來了民主的時代潮流的話,,那么袁世凱所“逆”的是孫中山革命黨人所倡導的民主的形式,,而并沒有“逆”其民主的實質。袁世凱的皇帝是“立憲皇帝”,,這個“皇帝”和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皇帝的含義是不可同日而語的,,“洪憲皇帝”所受制約的程度并不亞于孫中山和蔣介石的“軍政”、“訓政”,,至今看來也是十分難得的,。尤其是,稱帝受到抵制以后,,袁世凱不但認識到了錯誤,,而且也改正了錯誤,主動取消了帝制,?;蛟S可以說,袁世凱最大的問題只是歷史沒有給他時間糾正錯誤,,年僅56歲就死去了,。作為當時唯一有能力維持社會政治穩(wěn)定的人,假定他的生命延長10年,、20年,,如果他能夠讓中國較長時期保持穩(wěn)定、推動中國現代化建設取得進展,人們會“計較”他犯了曾經恢復帝制的錯誤嗎?
革命的艱難,,也似乎讓人們形成了這樣的觀念,,好像沒有流血犧牲,,就談不上是革命,。相比之下,孫中山多次領導武裝起義,,屢敗屢戰(zhàn),、愈挫愈奮,那才是革命;而袁世凱掌控著強大的北洋軍,,一哄一騙一逼,,敵人就投降了,怎么看怎么像投機分子,,怎么看也是欺負孤兒寡母的陰險小人,。辛亥革命之前早有人預言中國一旦發(fā)生革命,必然像法國大革命那樣千百萬人頭落地,,結果沒怎么打仗就把滿清王朝推翻了,,這在具有傳統(tǒng)“革命觀”的人們看來就太不像革命了。至少袁世凱從清廷背叛出來也要經歷一段時間的艱苦奮斗,,那樣人們才可能改變對他的看法,。
事實上,正是袁世凱從“敵人”內部響應革命,,恰恰差一點讓中國“革命”擺脫了改朝換代必血流成河的歷史宿命,。另一方面,清廷愿意遜位,,而不是把“天下”作為家族,、家庭的私利,這也是一種善于妥協(xié)的高貴品質,。接受袁世凱遜位要求的隆裕太后被許多論者說成是“頭腦簡單”,、“無知無能”。以筆者之見,,即使她不是有意為之,,畢竟是她作出了清帝遜位的決策,承擔了喪失家族皇權的歷史責任,,她就是一個懂得妥協(xié),、敢作敢當的政治家,是她和袁世凱共同完成了中國歷史上罕見的一次意義重大的政治妥協(xié),,這應當是辛亥革命中特別值得紀念的重要歷史事件,。
(作者單位:民革中央辦公廳)
注: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原創(chuàng)文章,網絡轉載請為作者署名并注明“來源:《人民論壇》雜志”字樣。書面轉載請聯(lián)系010-65363752或郵件至[email protected],。李魯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