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華中科技大學一名教師把近百份《中國史綱》的考試答卷傳到網(wǎng)上,,“孟子是個很不靠譜的人”、“周公又名姜子牙”……雖然考試題都是精心設計的,,特地研究了北大,、復旦等高校的自主招生,雅思甚至臺灣聯(lián)考的試題形式,,希望能提升學生們對現(xiàn)實思考的能力,、用歷史解讀人生和社會的能力,但這些不著調的答案讓這名教師哭笑不得,。
原本“正襟危坐”的歷史在一些學生的嬉笑中被娛樂化甚至庸俗化了,,歷史失去了莊嚴感和價值。
學生并非天生就是如此對待歷史的,,但他們周圍是千奇百怪的穿越小說,、穿越劇和宮斗戲,,這些流行的東西都有一個特別之處,那就是放下對歷史的嚴肅思考,,把歷史當作隨意打扮的小姑娘,。這些來自網(wǎng)絡和熒屏的影響讓學生慢慢失去了對歷史的敬畏感。這就是外部世界的現(xiàn)實,,傳導到學生的內(nèi)心,,就演變成搞笑、荒誕的游戲,。歷史失去了自己的坐標,,學生也失去了坐標。
這并不僅僅是沒有答對考試題的問題,,也不僅僅是一個學科教育的問題,。很多學生成了從歷史中脫軌的人,他們或許只能局限于單純的專業(yè)目標,,而缺乏歷史的視野和眼光,。民族長久以來形成的文化傳統(tǒng)無法給他們滋養(yǎng),或者他們拒絕來自民族文化的滋養(yǎng),。
因此,,在看似無關緊要的對穿越小說、穿越劇和華美宮斗戲的觀感中,,存在著某種精神的危機,,尤其是這種現(xiàn)象出現(xiàn)在學生中間,更值得我們關注,。那些吸引人的穿越情節(jié)中沒有歷史真相,,更缺乏文化的傳承和價值觀引導,相反,,卻讓閱讀者,、觀看者失去了自己的立場,不知不覺中成了歷史的“迷路人”,。因此,,這些對歷史尊重的缺乏實際上反映了一些學生價值觀的缺失。歷史,、現(xiàn)實和未來是連續(xù)的,,人們是在對歷史的敬畏中實現(xiàn)對現(xiàn)實和未來的尊重與想象的。如果學生們?nèi)狈ι碓跉v史中的延續(xù)感,,一切都可能是沒有價值的,、偶然的、冷漠的東西,,就不清楚自己為什么要去奮斗,。既然自己不是歷史中的一環(huán),,那奮斗就失去了方向,如同一支精美的弓,,弦已經(jīng)不能繃緊,,如何能射出凌厲的箭。
教育無法脫離種種圍繞在學生周圍浮躁的流行文化的干擾,,卻不能向這些“偽文化”妥協(xié)。我們要清楚這些所謂的文化是如何影響學生成長的,,并積極和它們爭奪陣地,。這不僅僅是某個學科教師的責任,也是我們每一個教育工作者的責任,。學生可以說孟子是個很不靠譜的人,,教育者卻不能不靠譜,不能放任不管,。我們要積極研究學生的心理需求,,用更好的方式和那些貌似好玩、有趣,、刺激的“偽文化”對抗,,引導學生回到傳承和創(chuàng)造民族文化發(fā)展的歷史軌道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