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gòu)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黨中央提出的一個重大命題,這一命題從字面表述上看是指構(gòu)建一個區(qū)別于資本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具有社會主義共性的核心價值觀。筆者認為,,從黨中央提出“構(gòu)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要求的本義來講,,實質(zhì)上我們要構(gòu)建的是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歷史語境與中國意蘊
從提出“構(gòu)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語境和任務來看,,我們之所以要提出構(gòu)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不是出于一個抽象的理論目的,,而是在當代中國的社會條件下,,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語境中提出來的現(xiàn)實任務,因而它具有中國特有的內(nèi)涵和意蘊,。以歷史的眼光看,,一般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不應該現(xiàn)在才提出來,在社會主義運動興起的過程中,,甚至是初期,,就應該提出來了,。很難想象,,在缺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情況下,會興起那么廣泛而持久的世界社會主義運動,,并取得那樣大的歷史成就,。想一想西方資產(chǎn)階級的核心價值,那是在資產(chǎn)階級革命時期甚至之前就提出來了,,像“自由,、平等、博愛”等,,并不是資本主義制度建立起來幾十年之后才提出來的,。從理論上講,一般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其實早就有了,,空想社會主義者提出過,,特別是在科學社會主義創(chuàng)始人的著作中更有體現(xiàn),對于這些我們當然也要加以研究和概括,,以便形成一個比較清楚的體系——但這是另一項任務,。
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內(nèi)容來看,,也帶有鮮明的中國特色。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的文件明確提出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四個基本內(nèi)容,,即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社會主義榮辱觀,。從這四個部分來看,都打著鮮明的中國印記,。其中,,“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不僅包括馬克思列寧主義,而且包括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fā)展觀等重大戰(zhàn)略思想。堅持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作指導,,就是真正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顯然是中國的,,“共同理想”指的是全體中國人民的共同理想,,而不是世界人民的共同理想。即使中國模式在世界上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主題”還是面向中國人民的,。“民族精神”在這里實際上是“中華民族精神”,,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包括團結(jié)統(tǒng)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在內(nèi)的偉大民族精神?!耙愿母飫?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無疑帶有世界性,,不單單是中國,但是中國的改革事業(yè)最突出地體現(xiàn)了這一時代精神,,我們正是基于中國的改革開放來理解時代精神的核心的,。“社會主義榮辱觀”更是明顯帶有當代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榮辱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