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第一階段:前四汗時期(1206-1259)
前四汗就是成吉思汗,、窩闊臺汗、貴由汗和蒙哥汗,。
我國北方草原是游牧民族活動的地區(qū)。早期是匈奴,,繼起的有鮮卑、突厥,、回鶻。11,、12世紀(jì),,草原上分布許多部落,蒙古是其中的一個,。蒙古部原來生活在我國東北的額爾古訥河,、大興安嶺一帶,后來逐漸西遷到今蒙古國境內(nèi)的三河之源,,肯特山一帶。1162年,,蒙古部的首領(lǐng)也速該生下一個兒子,,取名帖木真。帖木真9歲時,,也速該被敵人毒死,,部眾離散,勢力中衰,。帖木真在艱難的環(huán)境中崛起,,重新集結(jié)部眾,逐個擊破了草原上其他部落,。1206年,,在斡難河(今譯鄂嫩河)頭舉行忽里勒臺。忽里勒臺是大聚會的意思,,原來指氏族,、部落首領(lǐng)會議,這時則是貴族和軍事將領(lǐng)的集會,。這次忽里勒臺推選帖木真為大汗,,號成吉思汗,以大蒙古為國號,。
大蒙古國建立后,,很快便開展了對外的軍事活動。首先矛頭指向鄰近的西夏和金朝,,迫使西夏和金朝納貢求和,。1219年,成吉思汗率軍西征,,經(jīng)過幾年的殘酷戰(zhàn)爭,,占領(lǐng)了包括今天中亞五國(烏茲別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哈薩克斯坦,、土庫曼斯坦)和阿富汗的大部土地,前鋒到達印度河,。蒙古軍一部進入今伊朗北部,,轉(zhuǎn)而北上,進入今俄國和烏克蘭境內(nèi),。1225年,,成吉思汗回到蒙古草原。很快,,他又進攻西夏,。1227年8月,西夏滅亡,。在西夏都城中慶府(今銀川)陷落的前夕,,成吉思汗病死。死后遺體運回蒙古草原,,葬在起輦谷,,但其遺址至今沒有找到。內(nèi)蒙古鄂爾多斯的成陵,,是后代祭祀的場所,,不是陵墓所在。毛澤東同志稱成吉思汗為“一代天驕”,。確實,,成吉思汗是對中國和世界歷史進程產(chǎn)生深遠影響的杰出人物。
1229年,,成吉思汗次子窩闊臺經(jīng)過忽里勒臺推選成了大蒙古國的大汗,。窩闊臺在位13年,做了兩件大事,。一件是親自指揮對金朝的戰(zhàn)爭,,1234年金朝滅亡,蒙古國控制了淮河以北廣大農(nóng)業(yè)區(qū),,當(dāng)時稱為“漢地”,。另一件是發(fā)動第二次西征。第二次西征以成吉思汗長子術(shù)赤之子拔都為首,。這次西征從1236年起,,進入今俄羅斯、烏克蘭境內(nèi),。1241年蒙古軍進攻東歐,,勢如破竹。拔都主力越過多瑙河,。后因窩闊臺死訊傳來,,蒙古軍停止前進東還,。拔都在伏爾加河下游停駐,建立金帳汗國,。第二次西征使整個歐洲為之震動,。
窩闊臺汗病死于1241年。長子貴由西征歸來以后,,在1246年被推舉為大汗,。貴由多病,在政治上沒有多大作為,。1248年病死,。
貴由死后,成吉思汗后代幾個家族為爭奪汗位展開了激烈的斗爭,。成吉思汗幼子拖雷的長子蒙哥被推舉為大汗,。蒙哥即位后,指派兄弟忽必烈管理“漢地”,,又指派另一個兄弟旭烈兀西征,,亦即第三次西征,。這次西征以旭烈兀為統(tǒng)帥,,1253年起向西南亞進軍,占領(lǐng)了今伊朗,、敘利亞等地區(qū),,后來建立了伊利汗國。窩闊臺,、察合臺的后裔則分有中亞地區(qū),,建立了窩闊臺汗國和察合臺汗國。加上拔都的金帳汗國,,這就是歷史上所說蒙古四大汗國,。
蒙哥汗為了從側(cè)面包圍南宋,命忽必烈出征云南,。忽必烈于1253年出師,,由甘肅經(jīng)四川入云南,千里轉(zhuǎn)戰(zhàn),,攻克大理,,平定云南。1258年,,蒙哥自己率軍出征,,進入四川,1259年圍攻釣魚城,。當(dāng)?shù)剀娒駡詻Q抵抗,,蒙古軍傷亡很大,,蒙哥汗死于城下。形勢為之一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