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隨著新版《三國》的熱播,,一個個性格鮮明的三國人物重新為人所熟知。其中的一個場景頗耐人尋味:當殘暴不仁,、嗜殺成性的董卓暴尸街頭之時,被譽為名士的蔡邕卻甘冒殺身之禍為其慟哭,。何以如此呢,?背后的原因何在?這就要從董卓的用人之道說起了,。
《后漢書》這樣評價董卓:“雖行無道,,而猶忍性矯情,,擢用群士”。也就是說,,雖然董卓為人殘忍,,他卻能夠忍耐本性,積極選拔人才,。于是,,一時之間,“幽滯之士,,多所顯拔”,。蔡邕就在董卓的選拔之列?!逗鬂h書·蔡邕列傳》中提到“卓重邕才學,,厚相遇待”,董卓對蔡邕“甚見敬重,。舉高第,,補侍御史,又轉(zhuǎn)持書御史,,遷尚書,。三日之間,周歷三臺”,。董卓在重用人才的同時不任人唯親,,“卓所親愛,并不處顯職,,但將校而已”,。善用人才也使董卓一度位極人臣,權(quán)傾天下,。
三國時期,群雄逐鹿,,不僅為各類“千里馬”提供了展示才能的舞臺,,而且也成為各方“伯樂”用人之道比拼的競技場。在三國人物中,,因重用人才而成就事業(yè),、不重用人才而毀掉基業(yè)的例子比比皆是,其中的用人之道,,就是在今天也值得學習借鑒,。
一是選人用人不拘一格,唯才是用,。曹操用人,,不看出身,,不看地位,只要你有才我就敢用你,,他的《求賢令》就是證明,。在曹操招募的一批賢臣猛將中,既有從敵方投降過來的張遼,、徐晃,、張郃等干將,有從普通士人中起用的郭嘉,、程昱,、劉曄等謀士,又有從老兵中提拔的于禁,、典韋等將領(lǐng),,他們都成了曹家大廈的頂梁柱,為曹操立下了汗馬功勞,。相反,袁紹則“外寬內(nèi)忌,,好謀無斷,有才而不能用,,聞善而不能納”,在用人上只看重人的門閥,、階層,,而不看重才干。無疑,,這是袁紹的敗因之一,。
二是用人所長,人盡其才,,才盡其用,。張昭善處政務(wù),周瑜長于軍事,,孫權(quán)遵守其兄孫策“內(nèi)事不決,,可問張昭;外事不決,,可問周瑜”的遺言,,分別委二人以重任,可謂用人所長,,各盡其才,,相得益彰。赤壁之戰(zhàn),,周瑜領(lǐng)軍,,以3萬士卒大破曹操10余萬大軍,,很好地證明了孫權(quán)用人的正確。在三國人物中,,諸葛亮堪稱識人用人的高手,。魏延雖“性矜高”,但“善養(yǎng)士卒”,,又很能打仗,。因此在駐漢中時,任用其為督前部,,領(lǐng)丞相司馬,、涼州刺史。楊儀雖也“性狷狹”,,但有真才實學,,諸葛亮也“深惜儀之才干”,量才使用,?!度龂尽な駮べM祎傳》中說: “終亮之世,,各盡延,、儀之用者?!倍T葛亮在使用馬謖上的失誤,恰恰是沒有做到用人所長,。
三是善用情感激勵人才,重義尚德,。人才的作用能否充分發(fā)揮,除了外部的客觀條件以外,人才自身的主觀意愿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情感激勵,,可以使人才心甘情愿,、最大限度地發(fā)揮自己的才能,。在這方面,,劉備可謂是精于此道,。他通過“桃園三結(jié)義”,,以手足之情使關(guān),、張二人死心塌地為其建功立業(yè),;通過“三顧茅廬”,、“白帝托孤”,又使孔明為蜀漢霸業(yè)嘔心瀝血,、鞠躬盡瘁,;為籠絡(luò)趙云,,他甚至不惜欲摔親生骨肉阿斗于地上,。曹操也是如此。他在擒獲了關(guān)羽之后,,以禮相待,封賞有加,,明知關(guān)羽“身在曹營,,心在漢”,,也不忍殺之,終有華容道之報答,。由此看來,,情感激勵,,是最能夠、也最容易調(diào)動人才積極性的一招,。我們現(xiàn)在常說的以感情留人、感情用人,,就是這個道理,。
從三國至今,已經(jīng)過去一千多年,。時代在變化,人才選拔和使用的機制和環(huán)境都已發(fā)生很大變化,,但識人、選人,、用人的基本規(guī)律并未發(fā)生根本性改變,人才的重要性則更加凸顯,。從三國時期歷史人物的用人智慧中,我們?nèi)匀豢梢垣@得諸多啟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