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玲琳:有人說, “平主任”也好,“根叔”也好,,這里都折射出一些體制性的痼疾,。
桑玉成:我認為,體制性的問題當然存在,但如何通過各級領導干部的群眾觀點和群眾立場的教育和培育,用良好的領導行為來推進體制的變革,當是一個有效的路徑,。當然,由于體制的,、傳統(tǒng)的,、文化的思維習慣和行為傾向的影響,其難度確實是不言而喻的,。再說,,我們的領導體制和工作規(guī)則的變革和創(chuàng)新,同樣有一個堅守群眾觀點的價值取向問題,。無論是在例常情況下,,還是在突發(fā)事件等非例常情況下,如果領導干部都能夠用坦誠,、真切,、鮮明、生動的表達面對媒體和公眾,其所能達到的良好社會效應一定會更加凸顯,。
支玲琳:我們也注意到,,有些領導干部常常將準備好的講話稿擱置一邊,以 “講一些個人意見”的方式說一些具有個性特征的話,;有一些領導干部開辟了自己的博客,,建立起自己與公眾的交流平臺;有些領導干部經(jīng)常深入到 “草根深處”,,直接與群眾交流對話,,等等,。這樣的領導應該說給包括黨內(nèi)文風在內(nèi)的黨的作風帶來了一股清風,,也毫無疑問地受到了人民群眾的歡迎。我們應該如何來看待這種現(xiàn)象呢,?
桑玉成:這顯然是非常值得研究的問題,。一方面,從一以貫之的工作制度和組織紀律來說,,領導干部的這類做法純屬“個人行為”,,與工作制度和組織紀律也存在某種所謂 “不兼容”問題。但是另一方面,,這樣的一些 “個人行為”又會受到群眾的普遍認同和歡迎,。 “平主任”的 “高度組織性”和 “根叔”的鮮明個性特征所收到的不同社會反響就突出反映了上述之情況。現(xiàn)在的問題是,,那種 “高度組織性”的表達不僅越來越受到社會的挑戰(zhàn),,而且其社會效益也越來越低,獲得信任的難度也越來越大,。
我們要深刻地認識到,,當前我國各種社會矛盾頻發(fā),這與社會轉(zhuǎn)型所帶來的利益分化有關(guān),,同時也有社會信任和認同方面的問題,。從這個角度來看,用坦誠,、真切,、鮮明、生動的表達來取信于民,,當有助于建立領導干部和人民群眾的有效交流和溝通渠道,,有助于增強黨與群眾的互信,從而有助于奠定社會健康,、和諧和穩(wěn)定發(fā)展的重要基礎,。
最后必須指出的是,我們所有的表達也僅僅具有形式的意義,真正令人民群眾歡迎和認同的,,還是各級領導干部的實際作為和工作業(yè)績,。
- 2010-07-13宋曉梧:弱勢群體能否不再為精英埋單
- 2010-07-13轉(zhuǎn)變發(fā)展方式高峰論壇在京召開
- 2010-07-13兩岸聯(lián)手 共同打拼未來
- 2010-07-13王兆國: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和工人階級偉大品格
- 2010-07-09國學班是時髦的奢侈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