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身殉志,不亦偉乎”
毛澤東讀書喜歡作注,。他在看《舊唐書·徐有功傳》和《新唐書·徐有功傳》時,,便使用了大、小圓圈,,曲線,、三角號等許多標志,多處圈點,,十分動情,,并在空白處寫下了這樣一段批語:“‘命系庖廚’,何足惜哉,此言不當,。岳飛,、文天祥、曾靜,、戴名世,、瞿秋白、方志敏,、鄧演達,、楊虎城、聞一多諸輩,,以身殉志,,不亦偉乎!”
那么,,徐有功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他所說的“命系庖廚”又是什么意思?毛澤東為什么會由讀其傳聯(lián)想到這么多人呢,?
徐有功是唐朝武則天執(zhí)政時一名頗具獨特執(zhí)法技巧的司法官吏,,《舊唐書》和《新唐書》均載有其傳。他在蒲州任司法參軍期間,,每每審案,,都“力求寬仁,從不輕易動用刑訊,,也不輕易判人笞杖刑”,,而是用仁義道德去教育感化案犯改過自新。執(zhí)法3年竟無一次使用杖罰,。在他的治理下,,蒲州各地民風大改,百姓稱其為“徐無杖”,。因其卓越政績,,公元689年,徐有功被招至長安任職,。武則天執(zhí)政時,,拜為司刑丞。當時,,武則天為打擊和壓制不滿其統(tǒng)治的唐宗室和舊臣,,任用了周興、來俊臣等酷吏大肆鎮(zhèn)壓,,制造了不少冤獄,,一時間朝野震恐,,人人自危。在這種情況下,,徐有功頂住各種壓力,,不怕得罪武則天的親信,秉公執(zhí)法,,敢于伸張正義,,甚至當面頂撞過武則天。為此他多次被罷官,,甚至3次獲刑,,幾喪性命。但他一直抱有“將死,,泰然不憂,;赦之,亦不喜”的心態(tài),,矢志不渝,。周長壽二年,即公元693年,,武則天再次起用徐有功,,并任命他為左肅政臺侍御史時,徐辭而不受,,并說:“臣聞鹿走山林而命系庖廚者,,勢固自然。陛下以法官用臣,,臣守正行法,,必坐此死矣!”看透官場險惡,、歷盡宦海沉浮的徐有功此時有點心灰意冷了,他將自己比作在林中奔走而生命卻必定系于廚子手中的鹿一樣,,如果接受陛下的任命,,以他公正執(zhí)法的性格,必定也會招致牽連而死,。毛澤東讀到徐有功的這段話時,,不以為然,認為“此言不當”,,并由此聯(lián)想到了岳飛,、文天祥、曾靜,、戴名世,、瞿秋白,、方志敏、鄧演達,、楊虎城,、聞一多等人。
毛澤東批語中提及的這些人,,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不愿屈服于敵對勢力,,因保持獨立人格而殉志。毛澤東之所以崇尚這些人,,顯然與其敢于與天斗,、與地斗、與人斗的性格有關(guān)的,。在他的人生觀中,,從來沒有屈服二字。為了崇高的人生追求,,義無反顧,,勇往直前,哪怕為自己的志向而殞身,,是毛澤東作為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的一生情懷,。所以,在毛澤東的眼中,,徐有功并不算是一個完人,,毛澤東欣賞他秉公執(zhí)法、不徇私情的斷案手筆,,但卻對他此時逃避現(xiàn)實,,屈服壓力的做法予以批評。
- 2010-03-31續(xù)范亭:中山陵前剖腹抗議的民國血性愛國將軍
- 2010-03-31張廷發(fā):紅土地走出的將軍
- 2010-03-31中共將領(lǐng)唯一沒掛帥卻被稱為“老總”的名將
- 2010-03-31著力打造在海西有震撼力的商貿(mào)城
- 2010-03-31“多民族國家的民族政策與立法”研討會召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