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學研究與批評獲譽文壇的南帆,,也是一位善于透過觀察與思考切入當下的散文家。他寫的《讀數(shù)時代》,、《包裝的神話》、《網(wǎng)絡的風流》,、《電子政治家》,、《移動的傾訴》、《虛假的出走》等等,,讓思想與智慧的射線直抵現(xiàn)代生活的特征性部位,如電視,、網(wǎng)絡,、手機、時尚、旅游,、美容等等,,展開靈動跳脫而又鞭辟入里的文字,,其筆鋒所至,,不僅活現(xiàn)了當下某種“沒有重量的生存”,,而且引領(lǐng)我們對這樣的生存作深入的打量和冷靜的思考,,保持人的從容與自尊。
蔣子龍在致力于長篇小說的同時不斷有散文隨筆問世。出自他筆下的《品評2006流行語》,、《豬年拾錦》,、《2008世事新說》等系列篇章,,抓住現(xiàn)代生活中那些光怪陸離,、風行一時的現(xiàn)象與事件,,展開靈思妙想與俏筆諧墨,。其字里行間看似一派輕松,,實則別寓深意——它讓你十分生動且十分具象地感受到當下生活中那些司空見慣的不能承受之輕,,進而悄然開啟由若有所思到驟然警惕再到尋找終極的心理流程,。
周國平是學者型作家,,其豐厚的哲學素養(yǎng)支撐著其散文書寫的心靈化取向與思辨性風度。他的諸多晚近之作,,如《在維納斯腳下哭泣》、《走進一座圣殿》,、《把我們自己娛樂死,?》、《愛智之旅》,、《孤島斷想》等,,無論談生活抑或談生命,,談閱讀抑或談藝術(shù),,皆承載著一位精神朝圣者的真知灼見,,足以讓現(xiàn)代人醍醐灌頂,,獲益良多。在較為年輕的作家中,,彭程和王開嶺不約而同地站到了時代和思想的前沿,,自覺承擔起以散文守望精神、呵護心靈的職責,。前者的《上帝之眼》,、《環(huán)境憂思錄》、《一個人怎樣變得衰弱》,、《破碎》和后者的《古典之殤》,、《人類如何消費星空》,、《現(xiàn)代人的江湖》等,無不敏銳而深刻地揭示著現(xiàn)代人特有的心理疾患或生存困境,,同時盡可能搜尋著人類走向彼岸的靈魂通道,,其高邁的思想能力委實不容忽視。
激活歷史,,溝通古今
顯然是為了給自己最終指向現(xiàn)代的散文言說,,提供獨特的視角,同時也準備有力的佐證,,一些作家開始調(diào)轉(zhuǎn)方向,,欣然走進歷史與經(jīng)典,以求在那里獲取可資借鑒的精神資源乃至社會啟示,。
- 2010-01-04福建著名散文家郭風昨日凌晨逝世 享年94歲
- 2009-09-11《大明宮》聯(lián)合國總部首映 導演:這是一篇散文
- 2009-03-14散文如何走出沼澤
- 2008-10-07趙忠祥博客連發(fā)詩作18首 要出散文集
- 2008-07-27故鄉(xiāng)情散文詩頒獎典禮在福州舉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