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信息化時代的經濟危機:超越了馬克思的邏輯嗎,?
經濟全球化的發(fā)展曾讓有些人以為世界已經風平浪靜了,,美國人托馬斯·弗里德曼甚至樂觀地認為“世界是平的”了,,因為隨著現代信息技術和軟件技術的發(fā)展,,世界交往已經暢通無阻,,不會有任何障礙了,。國際金融危機讓許多人從幻覺中走出來,,重新認識到世界的不確定性。但危機又是怎樣爆發(fā)的,,應該如何去認識它呢,?特別是,如果馬克思還活著,能預見這場危機嗎,?我們超越馬克思的時代有多遠?此類問題開始縈繞在人們頭腦,,以至馬克思的理論再度成為世界關注的熱點,。
對于馬克思的理論能否解釋當前危機,國內外學者眾說紛紜,。概言之,,大體包括三種觀點。第一種觀點是自由主義經濟學家的觀點,,認為馬克思的理論不能解釋當前的危機,。第二種觀點是馬克思主義和左翼經濟學家的觀點,認為當前的世界金融危機不僅沒有超出馬克思的解釋范圍,,而且是對它的再次論證,。第三種觀點是國內一些經濟學家的觀點,它在承認馬克思的理論能夠解釋經濟危機的前提下,,強調危機主要源于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之間的矛盾,,《資本論》提供的只是解開問題的理論基石和出發(fā)點,而不是現成答案,。
作為一種社會歷史現象,,危機的根源不能是現象層面的,而只能是本質層面的,;不能是個體層面的,,而只能是整體層面的;不能是精神動機層面的,,而只能是物質規(guī)律層面的,。必須將消費與供給、實體與虛擬,、中心與外圍等各種國際經濟關系作為一個整體,,統(tǒng)一起來看。而馬克思正是堅持了這樣的方法,,才科學地揭示了危機的根源和發(fā)生機制,。對于危機的根源,馬克思分析道:“一切真正的危機的最根本的原因,,總不外乎群眾的貧困和他們的有限消費,,資本主義生產卻不顧這種情況而力圖發(fā)展生產力,好像只有社會的絕對消費力才是生產力發(fā)展的界限,?!保ā顿Y本論》第3卷第548頁)經濟危機的最根本原因,只能是資本主義基本矛盾所導致的生產相對過剩和有效需求不足。當然,,對這一觀點我們必須做辯證的理解,。馬克思和恩格斯并不否認局部意義上純粹由投機帶來的金融危機的存在,但這不能看作是馬克思所講的“真正的危機”,,而只能看作是“真正的危機”的一個環(huán)節(jié),。
- 2009-12-30臺企天福集團應對金融危機 全國納稅超1.5億元
- 2009-12-28應對金融危機最終需人民評價
- 2009-12-26金融危機下 臺商投資廈門逆勢大幅增長
- 2009-12-24金融危機席卷全球 中國傳媒廣告業(yè)波瀾不驚
- 2009-12-21農業(yè)部積極應對金融危機全力促進水產品出口走出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