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建左翼力量同盟
烏共在重建之后很快就把自己的立場設(shè)定為:當局的反對派力量,、強硬的反寡頭政治力量,。2000—2001年,,烏共積極舉行了“沒有庫奇馬的烏克蘭”抗議活動,,并因此與右翼反對派、社會民主黨分道揚鑣,,烏共開始進行自己的“左翼力量抗議活動”,。
組建“烏克蘭左翼陣線聯(lián)盟”的想法和倡議,對烏共而言由來已久,。烏克蘭政黨林立,,由于很多烏克蘭左翼政黨的綱領(lǐng)主張與烏共趨同,同烏共競爭選民和選票,,很多政黨由于得票率不能超過3%而不能進入最高拉達(議會),。由此造成的局面是:選票分散,社會主義擁護者隊伍變得十分衰弱,,烏共喪失了那些支持其他沒有機會進入最高拉達的左翼政黨的眾多選票,。烏共決心同這種狀況進行不妥協(xié)的斗爭。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2009年9月14日烏共,、烏克蘭社會民主黨(聯(lián)合派)、公正黨和左翼力量聯(lián)盟簽署了協(xié)議和宣言,,共同組建了一個左翼,、中左翼力量的總統(tǒng)大選競選同盟。聯(lián)合起來的烏克蘭左翼,、中左翼力量支持提名烏共領(lǐng)導人西蒙年科為總統(tǒng)候選人,。但是,烏克蘭社會主義黨和進步社會主義黨都沒有參加左翼力量同盟,,烏克蘭左翼運動依然是分裂的,,左翼力量的聯(lián)合依然任重道遠,。
進攻的時刻到了
烏共在開展議會外斗爭的同時,積極參加政府和議會的選舉,、立法等各項活動,,并在烏克蘭最高拉達擁有自己的議會黨團。
20世紀90年代,,烏共在政壇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1993—1999年在整個世界左翼運動遭受重創(chuàng)之際,,烏共卻呈現(xiàn)復興局面,。1993年烏克蘭共產(chǎn)黨身份合法化之后,參加了歷次烏克蘭最高拉達選舉,。為參加1994年選舉,,烏共在烏克蘭的各個區(qū)深入民眾進行積極的宣傳?;诖?,烏共在1994年最高拉達選舉中,獲得338個議席中的90個議席,,并組建了烏克蘭最高拉達的第一大黨團,。1998年烏共在最高拉達選舉中同樣表現(xiàn)出色,獲得的選票率為24.65%,,奪得124個議席,,保持了烏克蘭議會中第一大黨團的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