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還重點分析了三個時代特征的改革,,即“消費主導時代”,、“公共產品短缺時代”以及“政府轉型時代”,,并就每個領域提出了相應的改革建議。除了內容的系統(tǒng)性外,,這三個部分給我印象比較深刻的有以下幾點:
一是作者提出了經濟增長方式從生產主導型向消費主導型轉變的命題。作者認為,,消費主導時代重要的是實現從“生產-消費”向“消費-生產”轉變,。其實質是轉變政府主導型的經濟運行機制。這是一個新的分析角度,。
二是作者對基本公共服務在轉變發(fā)展方式中的作用作了系統(tǒng)的分析,。無論是擴大內需還是緩解收入分配差距,無論是促進人的自身發(fā)展還是完善鄉(xiāng)村治理結構,,都與基本公共服務供給直接相關,。這拓寬了人們對公共服務的認識。
三是作者從發(fā)展方式轉型的角度進一步分析了政府轉型,。政府轉型是遲福林較早提出并得到政策咨詢決策界和學術界的廣泛認可,。本書從發(fā)展方式角度分析了政府轉型的重要性,指出未來30年要實現發(fā)展方式轉型的實現性突破性發(fā)展,,無論是推進經濟增長方式,、適應公共需求變化還是推進政府自身建設,關鍵都在于政府轉型,。
作者在全書結語提出了“走向結構性改革”,。這也是作者長期跟蹤研究的一個重大命題。長期以來,,我國面臨的體制矛盾,,呈現出明顯的結構性特征。這既表現在體制與政策的不協(xié)調上,,也表現在體制與體制,、政策與政策之間的不協(xié)調。作者提出的“第二次改革是以政府轉型為主線的結構性改革”的判斷,,值得大家深思,。
縱覽全書,作者希望通過第二次改革使我國盡快走上強國之路,。為此,,作者提出了自己獨到的、比較系統(tǒng)的分析框架,、分析結論和政策建議,。作者的愛國,、強國情結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盡管該書的某些分析還有待進一步深化和完善,,但我仍然非常樂意向每一位關注我國改革發(fā)展事業(yè)長期性,、戰(zhàn)略性、全局性問題的讀者推薦《第二次改革》,。(作者系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
- 2009-12-23“中國是世界第一經濟強國”背后的隱憂
- 2009-12-22胡錦濤人才強國戰(zhàn)略思想研討會在京舉行
- 2009-12-21柳斌杰:出版人要以建設出版強國為歷史使命
- 2009-12-03海外廣告宣傳 中國向“出口強國”轉變的現實呼喚
- 2009-11-23美國報告稱印度正轉變?yōu)槿蛐攒娛聫妵?/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