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不少男女老少沉迷一個叫做“偷菜”的游戲,。據(jù)玩家們的心得,這玩意兒“妙”就妙在一個“偷”字,,“偷”得好才算玩得好,,敢于“偷”才能贏得大。只有千方百計去“偷菜”,,才能迅速發(fā)家致富,,而老老實實“種菜”的,常??彰σ粓?。
又如前段熱播的電視劇《蝸居》,片中有位叫宋思明的“公仆”,,以其見不得光的精明智巧,,“偷”得了巨額國家資財;還有位叫海藻的女子,,不惜以權色交易“偷”得榮華富貴,。對他們的“偷”,聲討者有之,,但也不乏艷羨者,、力挺者。
本來,,游戲乃虛擬世界無傷大雅,,影視在戲說人生也難以較真,但玩得多了,,看得多了,,不免起了疑心。突然覺得,,這“偷”被娛樂,、被消費、被追捧,,其實也是一種真實世界的一種映射,。放眼國際,有納斯達克前主席麥道夫以高回報誘騙投資者,,詐得了600多億美元巨款,。看看國內,,有官員善玩數(shù)字“魔術”而平步青云,;有學者通過作假抄襲而“成就斐然”;有老板連農民工的幾個辛苦錢也要昧了以“做大做強”……
游戲不能太認真,,但虛構情節(jié)中隱藏的現(xiàn)實邏輯卻不能不認真。“偷”的背后意味深長,,它不只是一種玩法,,更象征一種途徑:為了利益,為了成功,,可以急功近利,、不擇手段、不管道義達到目的,。
在競爭壓力如泰山壓頂?shù)默F(xiàn)代社會,,人人都在渴求成功,在為如何成功絞盡腦汁,。我們的時代,,也為奮斗者提供了無限的可能。每個人都有權利選擇自己的成功路徑,,但每一條道路,,都應是在道德和法制的路基上構筑的。走正道,,干正事,,這是我們追求成功的底線倫理。否則,,既不道德,、也沒王法的成功之路,看似康莊大道,,其實是歪門邪道,,不是通往人生輝煌之域,而是把人帶往歧途,。
“敢偷才能贏”之所以理直氣壯地成為“勵志宣言”,,“偷”來的成功之所以被大張旗鼓地認同與艷羨,除了說明“偷”所隱喻的“成功路徑”,,在現(xiàn)實中有生存發(fā)展的空間,,潛規(guī)則有時比正規(guī)則“更快更高更強”,也折射出我們社會價值觀的錯亂,。在一些人看來,,成功等不得艱苦奮斗,顧不上道義責任,,而是要趁早速成,,要不問來路,不管代價,。這種風氣,,像病菌一樣,,飄蕩在社會的各個角落,感染了一些人的思想,,誤導著一些人的人生,,并在形成某種“社會下意識”,企圖裹挾人們滑向危險的方向,。當一個小學生說出自己的理想是要當貪官的時候,,當一個花季少女說她的人生夢想是要當二奶的時候,我們只能感到一種新的“病態(tài)價值”已經兵臨城下,。
面對“敢偷才會贏”的成功觀,,不妨聽聽哲學家約翰·羅斯金的忠告:“人勞碌一生,其最高獎賞不在于他從中獲得了什么,,而在于他借此成為了一個什么樣的人,。”在滿眼誘惑面前,,在追求成功的躁動之中,,我們需要捫心自問:“偷”,還是不“偷”,?這是個關系生命價值的抉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