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通常的看法是認為社會學理論范式是多元而分裂的,其中自然也包括所謂個體主義與整體主義,、主觀主義和客觀主義的對立,,但事實上,,一種從古典時期一直延續(xù)至當代的以行動為邏輯起點(通常也以秩序問題為解釋目標)同時帶有個體主義取向和理性主義特征的理論范式或稱理論傳統(tǒng)相對來說更偏于主流,,并且有著相當大的沿襲慣性,。我們姑且稱之為行動論范式,。(有西方學者直接說成行動理論,。)撇開其他面相的差異,,在西方社會學的諸多理論家那里,,行動作為理論(主要是基礎理論)建構的邏輯起點是一個較為清晰可辨的帶有相當普遍性的事實。比如,,古典時期的韋伯,、帕雷托,現(xiàn)代階段的帕森斯,、互動理論,、交換理論等,當代的吉登斯,、哈貝馬斯,、科爾曼、亞歷山大等,。
在這方面,,韋伯算是古典時期的一大淵源和奠基者。韋伯創(chuàng)立的理解社會學正是以社會行動為核心,,將整個社會學的任務定位于對社會行動的理解與解釋,。同時,針對社會決定論與實證主義一派,,著重提出兩條基本原則:一是強調對行動的主觀意義的理解,,并且提出理性與非理性的行動之理想類型;另一就是明確主張采取個體主義的方法論立場,,要求通過理解個體的行動特別是其主觀意義來解釋社會現(xiàn)象及建構理論,。在《經(jīng)濟與社會》一書中,我們可以較為明晰的看到韋伯由行動概念出發(fā)層層建構其社會學基本理論體系的理路,。但盡管韋伯力圖恪守和貫徹其聲稱的理論原則,,但從多個論著當中,我們?nèi)钥梢钥闯?,關于行動的基本理論闡述與對文化社會現(xiàn)象的解釋論證之間還是相脫節(jié)的,。只不過,,韋伯行動理論體系內(nèi)部的這種矛盾,相比其所引發(fā)的與社會決定論之間的社會學學科內(nèi)部的分裂對立來說,,似乎很不顯眼了,,并且也被其豐富的實證研究所沖淡。
作為韋伯行動理論的一大繼承者的帕森斯堪稱現(xiàn)代時期的一個典范,。僅從其代表作《社會行動的結構》的書名中就可見一斑,。該書著重論證了帕森斯名曰唯意志論行動理論的潛在一貫的發(fā)展脈絡與事實。在帕森斯看來,,不論是實證主義一派的,,還是唯心主義一方的,諸位理論家在朝向并實際貢獻于一種行動理論體系的潛在發(fā)展的意義上是殊途同歸的,。換言之,,這些觀點與風格各異乃至抵觸的理論家所建構出的實際都是一種行動理論,并且都有對行動之價值要素的發(fā)現(xiàn),,故而也被稱作唯意志論的行動理論,。在此基礎上,帕森斯初步提出了為其日后建構行動體系奠基的單位行動理論,。從帕森斯對單位行動之要素的剖析 中,,我們可以看到,一方面繼承了韋伯的目的-手段的理性行動模式,,另一方面也格外的強調行動的規(guī)范性取向或說價值觀要素,。這兩種要素的結合體現(xiàn)出對于古典時期既已形成的二元對立的某種整合,也同樣表現(xiàn)出對行動之主觀意義分析的偏重,。尤其是,,對價值要素的借重可以說既滿足了系統(tǒng)整合之規(guī)范中介的理論需要,也為唯意志論也即跳出決定論的自由行動觀念作了立場堅定的辯護,。然而,,也正是對價值規(guī)范之系統(tǒng)整合意義的理論發(fā)揮,使其最終被扣以抹煞了個體能動性的嚴重罪名,。一個近乎公認的看法是,,帕森斯從單位行動到行動系統(tǒng)的推演和跨越中發(fā)生了理論的斷裂和原則的悖反,也即從個體行動轉變成系統(tǒng)整合的立場,??梢哉f,帕森斯的這種遭遇也印證了一種由個體行動為邏輯起點招致的理論困境,。實例反復說明,,在解釋秩序問題時,個體行動的邏輯起點不是因為不再有用而被棄置,,就是為實現(xiàn)一種邏輯圓滿的“秩序”而被犧牲從而走向其反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