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車不能帶走,看病自己買單
唐朝規(guī)定,,異地做官,,連最后一次坐公車返回故鄉(xiāng)也不行。唐德宗時,,太子賓客孔述睿因老病退休,,皇帝為表示關懷,特命公車送回,,那就是大家羨慕的榮譽了,。到唐文宗大和三年(829年)四月,有個四品京官退休,,要回故鄉(xiāng)浙東養(yǎng)老,,向皇帝申請說:家貧路遠,請求皇上特批一紙能從長安到婺州一路乘坐公車的驛券,。從此,,凡“家貧路遠”的京官退休,特許參照此例給予照顧,。
宋代也實行退休就不得再用公車的制度,,所以楊萬里在臨安當官時,早早就攢齊了能使全家人從臨安返回故鄉(xiāng)吉州的盤纏,,鎖進箱子,,藏在臥室內。他還經常告誡家人,,不許在外面購一物,,惟恐一旦退休回家時行李超重成為累贅。
宰相富弼退休后定居洛陽,,常穿著家居衣服,,騎驢去郊外游玩。有一回他路遇水南巡檢前呼后擁地出行,,巡檢是從八品小官,,富弼雖已離職,但從二品官員的身份還在,自然不必特意從驢子上下來站在一邊給巡檢讓道,。為巡檢開道的前卒大怒,,厲聲呵斥,急得他舉鞭趨驢快走,。假設富老坐在宰相級別的名牌車上,,對方就不會當他是鄉(xiāng)下土老冒了。
古代官員在職患病可享受公費醫(yī)療,,一旦離職,,診療服藥都要花自己的錢。孟郊賈島都以詩風清峭瘦硬齊名,,有“郊寒島瘦”之稱,,又都是在副縣職任上退休后因貧病交困缺醫(yī)少藥而死。當時有些寺廟向社會募捐錢物后舉辦慈善醫(yī)療,,免費或廉價給病人施醫(yī)舍藥,,韋應物因病從櫟陽(治所在今陜西臨潼)縣令任上辭職后,就住進長安西郊的善福寺治病療養(yǎng),。對于這種“有身份的人”,,寺廟方自然還要格外看待。還有名列“初唐四杰”的盧照鄰,,因患病辭去新都縣尉一職,,住在太白山草屋中養(yǎng)病。盧副縣長沒有家底,,全靠朝中顯宦不時送來藥品衣物,,才度過難關。
王安石因為退居江寧半山后,,常騎驢出游,,周邊居民都認識他,尊稱“相公”,。某日,,老相公出行,遠遠望見地方官的車隊迎面而來,,忙避入路邊民家,。這戶人家的老婆婆正患瘧疾,恰巧王安石帶有治瘧疾的藥,,便讓隨從取出來,。老婆婆堅持要回報一縷麻線,說是“相公可帶回去給相婆派用場”,,王安石笑而受之,??磥砝掀牌乓嘀诵莺蟮南喙I藥要自掏腰包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