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政黨制度適宜于中國的國家建設和發(fā)展,,中國政黨制度實踐的是有領導的黨派聯合執(zhí)政,、多元協商、合作治理國家的政治形式,,既不是一黨制,,也不是多黨制,,而是結構化的多黨派協商合作制,。中國政黨制度內含一體多元結構,,它不僅適宜于中國的社會形態(tài)的內在結構及其現代化轉化,而且適宜于中國的國家建設和民主成長,,其進步與發(fā)展能夠為中國的國家建設和民主成長提供新的資源與新的空間,。
政黨是現代政治區(qū)別于傳統政治的重要標志,是現代政治生活得以展開的核心要素,。在現代政治框架下,,政黨參與國家政治生活所形成的制度性政黨關系、行為規(guī)則和運行形態(tài),,則構成一個國家的政黨制度,。政黨制度在規(guī)范政黨的地位、功能與運行的同時,,也深刻影響著國家政治生活的全局,。然而,任何國家的政黨制度,,既不完全是政黨或政黨關系所決定的,,也不完全是國家制度體系所決定的,而是決定政黨生存與發(fā)展的社會和國家所共同決定的,,是國家與社會相互作用的結果,。但在現實的政治生活中,這種相互作用往往可能體現為國家的力量,,或者是社會的力量,,從自身的利益和愿望出發(fā),對政黨制度提出要求,,以塑造理想的政黨制度,。于是,人們自然就會產生這樣的疑惑:一個國家的政黨制度的確立,,應該基于黨派的原則與民眾的理想,,還是應該基于社會運行的規(guī)律與國家建設的要求。針對這樣的疑惑,,本文的出發(fā)點認為:深思熟慮的國家建設與政治發(fā)展應該從國家與社會內在要求及其相互作用中,,選擇和確立適宜的政黨制度。
一,、政黨與社會
人類生活的自我組織邏輯很清楚:先組織社會,,后組織國家,國家在社會的基礎上形成和發(fā)展,。人的進步與發(fā)展,,必然帶來社會組織與結構的變化和發(fā)展,進而帶來國家組織與運行的再造。人以類聚,。利益,、志趣相投的人們,必然在社會中形成他們自己的組織,。這種組織一旦力圖通過掌握國家政權來實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就轉換為政黨。以利益和志趣形成團體或組織,,是人的天性,,自古有之,因而,,導致政黨出現的關鍵是國家權力體系對社會開放,,它使得社會團體和組織有可能通過掌握國家政權來實現其利益與愿望。國家權力體系對社會開放,,是民主發(fā)展的必然體現,。從這個角度講,民主確實是政黨產生的前提,,政黨是民主發(fā)展的動力,。可見,,基于一定團體或組織形成的黨與派自古有之,,但由此所形成的政黨,則是人類社會邁入現代化,,出現了現代民主體制之后,。意大利政治學家G.薩托利說:“政黨,我們知道,,是一個為新的事物而起的新名字,。說這個名字新是因為事物是新的。這個詞直到16世紀才在政治意義上使用,?!盵1](P97)
- 2009-11-26從公民社會的興起看中國政黨制度的建設
- 2009-11-05什么是“政黨制度”,?
- 2009-11-03對中國政黨制度特點的理論認識
- 2009-11-02賈慶林:中國政黨制度同一黨及多黨制有四大不同
- 2009-10-28中國特色政黨制度的歷史考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