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文化的定力
《人民日報》海外版12月1日發(fā)表仲言的題為《保持文化的定力》的文章:在對外文化交往中,,保持健康的文化心態(tài)和足夠的文化定力格外重要。
保持文化的定力,,需要心無旁騖地建設自己的民族文化,。作為有著五千年悠久歷史和文化傳統(tǒng)的文明古國,我們只有在繼承優(yōu)良傳統(tǒng),、吸收人類文明精華的基礎上,,創(chuàng)造出富有時代特征、民族氣魄的新文化,,才是我們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向世界展示中華民族良好形象的基礎,才是我們積極參與世界文化交流,,努力開拓國際文化市場,不斷推動中國文化走向世界的保障,。保持文化的定力,,必須頭腦清醒、心中有數(shù),,決不能削足適履,,誤入別人的文化樊籬,從而成為強勢文化的附庸,。保持文化的定力,,必須努力爭取文化交流的話語權,。只要我們腳踏實地去探索和奮斗,不斷增強民族文化平等的自覺意識,,不斷在世界文化交往的舞臺上生動展現(xiàn)自己美麗的舞姿,,民族文化就會顯示出無可替代的恒久魅力。
◆底線公平理論指導民生建設
《人民論壇》2009年第25期發(fā)表高和榮的題為《底線公平理論指導民生建設和諧發(fā)展》的文章:黨的十七大明確界定了民生建設的基本項目,、基本內容和基本要求,。在具體實踐中,可以選擇底線公平理論指導民生建設,。
民生建設的目的是增強民眾的幸福感與滿意度,,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尤其需要加強解決民眾的生存需求,、發(fā)展需求,、健康需求等方面的建設。底線之下的民生建設項目是政府不可回避的責任,,底線之上則可以發(fā)揮市場機制的力量,,努力實現(xiàn)政府、市場,、社會與個人責任的結合,,確保有限的民生建設資金發(fā)揮出最優(yōu)效應。底線公平回答了民生建設所要體現(xiàn)的原則要求,。它認為確保民眾享有與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水平相適應的民生建設成果,,是政府應當承擔的首要責任,也是政府必須堅守的責任底線,。在各個民生建設項目中,,政府要優(yōu)先解決好民眾的就業(yè)、教育,、健康等方面的問題,。解決上述問題的關鍵在于政府要調整現(xiàn)有的資源分配結構,實行財政,、資源優(yōu)先向困難群體傾斜的民生建設理念與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