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政治,特別從秦漢以來,,總的說,,是向著加強君主專制的方向和軌道演變的,但決不是說,,皇帝的權力就總是不受任何制約,。無論是古人政治經驗的積累,,還是儒家思想,都相當強調今人所謂的監(jiān)察權,,其中心設計,,一是對皇帝諫諍,二是對百官糾劾,?!爸G官掌獻替,以正人主,;御史掌糾察,,以繩百僚”。(《山堂群書考索》續(xù)集卷36《臺諫·諫官御史其職各略》)盡管歷代官制不同,,但諫官和臺官(御史臺)都以不同的名稱和體制,,長期保持下來,作為帝制下特殊的監(jiān)察制度和機構,。但是,,專制和腐敗是一對雙生子,專制必然滋生腐敗,,腐敗必然依賴專制,。監(jiān)察權既是皇權的附庸,在某些場合下甚至是權臣的附庸,,就決不可能真正有效地制約腐敗,。盡管如此,古代的臺諫政治還是留下若干正面的歷史借鑒,,依筆者個人的體會,,是否有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倡導不計生死禍福的直言
從制度上說,,國家專門出俸祿養(yǎng)一批官員,不管實際行政事務,,只是對時政以至皇帝,、百官的私生活百般挑剔,橫挑鼻子豎挑眼,,這不能不是一種相當巧妙的政治設計,。人們常把小罵大幫忙作為貶詞。其實,,今人不可能要求古代的臺諫官有反對專制政治的超前意識,,凡是合格的臺諫官,他們?yōu)榫S護皇朝的長治久安,并不看君主和大臣的臉色行事,,能夠痛陳時弊,,其諫諍和彈劾就是專戳君主和大臣的痛處,雖然亦當納入小罵大幫忙的范疇,,卻是值得今人尊敬和效法的,。
在君主專制的條件下,敢于直言是極其不易的,?!盾髯印こ嫉榔氛f:“大臣父兄有能進言于君,用則可,,不用則去,,謂之諫;有能進言于君,,用則可,,不用則死,謂之爭(同諍),?!彼菍⒄娮鳛楦咭患壍闹G,即犯死直諫,?!俄n非子·說難》將諫諍比喻為觸犯龍的逆鱗,而有殺身之禍,。在古代的歷史條件下,,“文死諫,武死戰(zhàn)”,,確是可以作為文武官員的最高道德標準,。
在儒家思想的教育下,歷代也確是有一批又一批的優(yōu)秀臺諫官,,他們一不怕罰,,二不怕死,而以忠于職守的直言,,彪炳于史冊,。宋仁宗寵愛尚美人,“一日,,尚氏于上前有侵后語”,,郭皇后“批其頰,上自起救之,,誤批上頸”,,于是皇帝大怒,,宣布廢后。現在看來,,廢皇后其實無關于國計民生,但在儒臣們看來,,卻是涉及君德的大事,。右司諫范仲淹帶頭,全體臺諫官都“極陳其不可”,,結果遭受黜責,。(《宋史》卷242《仁宗郭皇后傳》,《長編》卷113明道二年十二月乙卯)皇帝黜責了范仲淹,,卻又成就了他的清譽,,朱熹認為,宋朝直到范仲淹時,,才“大厲名節(jié)”,,“厲廉恥”,“本朝唯范文正公振作士大夫之功為多”,。(《朱子語類》卷129)其他如包拯堅決制止皇帝搞裙帶風等,,都在青史上傳誦一時。
第二,,從制度上保證小官諫諍皇帝,,彈劾大官
古代當然是等級觀念深固,等級制度森嚴,,但是,,按照儒家的政治倫理,皇帝和大臣并非是天生的圣聰和神明,,一貫正確,,不能有權就是有理,權位高就是有理,。唯有“從諫”,,方能達到“圣”的境界。今人所謂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的理念,,其實正是設置臺諫官的理論依據,。
|